[发明专利]一种平板玻璃的防霉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68048.4 | 申请日: | 201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2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梁中生;杨晨;裘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C03C17/00 | 分类号: | C03C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诺孚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2 | 代理人: | 庞涛 |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玻璃 防霉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玻璃的防霉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平板玻璃在贮运过程中,由于玻璃表面与大气的接触,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形成离子交换和网络结构的解体,在玻璃表面形成霉变斑痕,即玻璃的发霉。发霉后的玻璃透明度和强度大大降低,外观恶化,直接影响着玻璃的质量,严重的发生粘连而报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依靠现有玻璃防霉技术,玻璃防霉期只有1~4个月。为了解决玻璃发霉的问题,在玻璃表面喷洒防霉液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但是单独用玻璃防霉喷涂机喷液成膜不易均匀、喷液量大、久置后成膜不易清洗,直接影响玻璃的外观质量和深加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平板玻璃表面化学性质稳定,防霉期更长,残存在玻璃表面的喷涂液清除彻底,久置亦能保持表面光洁的防霉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板玻璃的防霉处理方法,通过玻璃辊道的运行过程实现,包括步骤如下:
1)向切割掰边过的平板玻璃喷涂防霉液;
2)步骤1)喷有防霉液的平板玻璃相继通过盘刷盘洗、滚刷滚洗后,使其平板玻璃完全浸润在所述防霉液中,静置2~10分钟;
3)将步骤2)浸润防霉液的平板玻璃送入海绵压辊,对通过的平板玻璃表面的防霉液进行挤压且清除;
4)用高压水管对由海绵压辊出来的平板玻璃实施喷射清洗;最后将洗净的平板玻璃通过高压风刀风干。
上述步骤1)防霉液的喷涂由喷涂机实现;步骤2)的盘刷盘洗与滚刷滚洗分别由盘刷和滚刷实现;所述喷涂机、所述盘刷盘洗、所述滚刷滚洗、所述海绵压辊、所述高压水管和所述高压风刀均沿所述玻璃辊道上方由前至后依次设置。
所用的防霉液可选用羟基羧酸类、盐酸、柠檬酸或氯化稀土盐中任1种,也可以使用羟基羧酸类、盐酸、柠檬酸和氯化稀土盐中2~4种的混合物;
上述的喷涂机中液压泵的泵出量为2~10升/分,出口压强为0.25~0.30兆帕。
经步骤1)至步骤3)挤压且清除的防霉液通过所述玻璃辊道下方设置的锥形漏斗收集后,经其出口漏至一防霉液回收槽中实施再利用。
上述的喷涂机、盘刷盘洗和滚刷滚洗之间的间隔各为20~30厘米;滚刷滚洗距海绵压辊的间距为5.56~138.89米;海绵压辊距高压水管之间的间距为1~1.5米;高压水管距高压风刀之间的间距为0.5~1米。
上述的盘刷盘洗和滚刷滚洗各设有2道;每道盘刷盘洗内设有圆盘刷,2个圆盘刷之间留有间隙,2道圆盘刷的上方通过一曲轴系统相互连接,其下方与经过的平板玻璃上表面触接;每道滚刷滚洗内设有毛刷辊,毛刷辊的长度与玻璃辊道同宽,2个毛刷辊分别设置,毛刷辊的两端其相互间的间隙与圆盘刷之间的间隙相同,其间隙均为20~30厘米,其下方与经过的平板玻璃上表面触接。
上述的高压水管横跨于玻璃辊道行进方向的上方,在高压水管上沿其直线设有若干喷嘴,若干喷嘴的朝向与玻璃辊道的行进方向反向且成45°角设置,该高压水管中水压为0.25~0.30兆帕;高压水管中所用水质的电阻率为1~10兆欧;与高压水管相连的高压泵出水量为1~2吨/时;
上述高压风刀的鼓风机功率为10~20千瓦,该鼓风机出口端的气流压强为8000~12000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未经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80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