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AMT变速器的无级换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5646.6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1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郭小雷;李颖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4 | 分类号: | F16H61/04;F16H61/68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amt 变速器 无级 换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变速传动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AMT变速器的无级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AMT为手自一体变速器,是在总体传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装微机控制的自动操纵系统(如TCU)来实现换挡的自动化。因此,AMT实际上是由一个电脑控制执行系统来完成操作离合器和选挡两个动作的,在换挡时,需要通过控制变速箱离合器彻底分离来切断发动机的动力输入,从而进行换挡操作,当换挡操作完成时,再将离合器结合,继续发动机的动力输入,因动力中断引起的冲击降低了传递效率,同时加大了燃油消耗,影响了车辆的乘车舒适性。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1701625)公开了一种智能AMT变速器,主要是利用现有的AMT变速箱并在摩擦离合器和发动机曲轴之间设置行星轮传动系统,该行星轮传动系统包括与主动摩擦片通州连接的太阳轮、与曲轴同轴连接的行星架、与行星架啮合的齿圈,在齿圈的外侧还设有电机,电机轴上设有与齿圈啮合传动的电机齿轮,在太阳轮转轴上设有锁止机构,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变速器控制单元TCU、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电机控制器、发动机速度传感器以及离合器速度传感器。启动时,利用电机直接启动发动机,可省去传统的启动机;换挡时,通过控制电机转速,并最终使主动摩擦片和从动摩擦片的转速一致,以达到平稳换挡。采用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动力中断引起的冲击,但只是为了实现换挡的平稳过渡,不能根本解决动力中断和冲击引起的低效率、高油耗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消除换挡过程中的 动力中断、提升AMT的传递效率以降低了燃油消耗的汽车AMT变速器的无级换挡装置,该装置加设在现有AMT变速器结构上,在TCU控制器的控制下,于换挡过程动力中断期间向差速器输送动力,包括,
动力装置,在TCU控制器的控制下启动并输出动力;
动力转换装置,与动力装置动力输出端相连,承载动力装置的输出动力,并将该动力传送至,
动力保持齿轮副,接收动力转换装置的输出动力,并将该动力输送至差速器。
进一步,上述的动力转换装置由行星架、齿圈、太阳轮及行星轮组成,行星轮通过行星架与动力保持齿轮副配合相连,所述的太阳轮由动力装置输送动力,通过与其啮合的行星轮定位在齿圈内,并通过行星轮及行星架向动力保持齿轮副输送动力。
更进一步,上述的太阳轮可相对转动的定位在变速箱输入轴上,齿圈与离合器外壳刚性相连。
此外,上述的动力保持齿轮副的主动齿轮可相对转动的定位设置在变速箱输入轴上,与差速器配合相连的从动齿轮可相对转动的定位设置在中间轴上,主动齿轮与行星架刚性相连。
上述的动力装置为电机或气动或液动驱动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现有的AMT变速器结构基础上,增设该无极变速装置,该装置可在换挡过程中,由TCU的控制,由动力装置驱动动力保持齿轮副运转,以驱动差速器运转,避免了在换挡中断过程中的动力中断,提高了变速器的工作效率,节约了油耗;且因为本结构是在现有的AMT变速器结构上进行的改进,降低了更改设计的成本,使其在价格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流程图。
图中:
1、行星架; 2、动力装置;3、变速箱输入轴;4、主动齿轮
5、变速箱中间轴;6、差速器; 7、齿圈; 8、离合器;
9、太阳轮; 10、行星轮; 11、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可知,本发明的汽车AMT变速器的无级换挡装置,加设在现有AMT变速器结构上,,现有的AMT变速器结构在图中主要包括离合器8、变速箱输入轴3、变速箱中间轴5及差速器6,其他部件均为现有的,在此图中未示出。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部分,该装置在TCU控制器的控制下,于换挡过程动力中断期间向差速器6输送动力,包括动力装置2,在TCU控制器的控制下启动并输出动力,该动力装置可采用电机或气动或液动驱动装置中的一种,其功能主要是为后续部件提供动力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56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磁性的贴片机飞达垫片
- 下一篇:一种异型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