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血管生成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0318.7 | 申请日: | 201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4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夏雪奎;刘昌衡;陈锡强;张永刚;刘新;袁文鹏;王小军;孟秀梅;张绵松;贾爱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31/365 | 分类号: | A61K31/365;C12P17/0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曲志波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血管 生成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抑制血管生成的化合物,其特征是它是通式为
的化合物,其中R=H或CH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血管生成的化合物,其特征是4-乙酰基-5-羟基-3,6,7-三甲基苯并呋喃-2-酮的物化参数是:
Mp:113--115℃;
1H NMR:2.31(s),2.24(s),2.21(s),1.57(d,6),4.3(q,7.2),10.8(s);
13C NMR 169.4,167.7,159.2,148.5,136.6,125.3,124.5,102.7,39.1,29.3,17.3,14.5.11.7;
IR:3385cm-1,3208cm-1,3005cm-1,2963cm-1,2935cm-1,1800cm-1,1699cm-1,1601cm-1,1577cm-1;
EIMS:[M]+234,[M-CO]+206,[M-CH3CO]+19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血管生成的化合物,其特征是4-乙酰基-5-甲氧基-3,6,7-三甲基苯并呋喃-2-酮的物化参数是:
Mp:120--121℃;
1H NMR:2.31(s),2.26(s),2.22(s),1.58(d,6),3.5(s),4.3(q,7.2);
13C NMR 169.5,167.8,159.3,148.7,136.9,125.3,124.7,102.7,50.2,39.1,29.3,17.4,14.6.11.9;
IR:3000cm-1,2957cm-1,2920cm-1,1770cm-1,1659cm-1,1600cm-1,1520cm-1;
EIMS:[M]+24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血管生成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步骤:
1)从海参中,利用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进行培养,得到链格孢霉Alternaria sp.HS-3,2菌株;
2)制作种子培养基:将菌株斜面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酵母浸膏培养基中:pH:6.5-7.5,在温度23-30℃、转速149rpm、培养120h,获得种子培养液;
3)发酵生产:发酵培养基:葡萄糖0.5-1.5,酵母提取物,0.05-0.2,蛋白胨0.1-0.4,琼脂1-1.5,氯化钠3-6、水100;将斜面培养好的菌株挑入发酵培养基,于室温25-30℃静置1-2个月;
将发酵液经纱布过滤和离心去除菌体,上清液在50-60℃左右浓缩至5L,用乙酸乙酯萃取3-5次,利用多次硅胶和凝胶L H-20柱层析色谱进行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或者氯仿、甲醇流动体系进行洗脱,最后得到化合物4-乙酰基-5-羟基-3,6,7-三甲基苯并呋喃-2-酮以及化合物4-乙酰基-5-甲氧基-3,6,7-三甲基苯并呋喃-2-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抑制血管生成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利用硅胶为固定相在30-50%乙酸乙酯/石油醚的流动相下洗脱,然后利用凝胶色谱LH-20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为流动相进行分离,重结晶,即得到白色化合物4-乙酰基-5-羟基-3,6,7-三甲基苯并呋喃-2-酮以及化合物4-乙酰基-5-甲氧基-3,6,7-三甲基苯并呋喃-2-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抑制血管生成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得到的所述链格孢霉Alternaria sp.HS-3,2菌株,菌落开始为白色,渐变为黑绿色,基质黑色分生孢子梗单枝,长短不一,顶生不分枝,分生孢子有纵横隔膜,倒棍棒形、卵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血管生成的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化合物4-乙酰基-5-羟基-3,6,7-三甲基苯并呋喃-2-酮以及化合物4-乙酰基-5-甲氧基-3,6,7-三甲基苯并呋喃-2-酮在抑制血管生成生物活性方面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031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