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护套式压铸机顶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6059.0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6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万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0 | 分类号: | B22D1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套 压铸机 顶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护套式压铸机顶板装置。
背景技术
就现有的模具加工装置来看,机台由于动模型板和压铸机顶板孔直径问题,造成此机台装倒拉棒时需要双面锁螺丝。为此,造成了拆装过程复杂,无论是机台单拆还是装倒拉棒,均往往需要将近1个小时的时间,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护套式压铸机顶板装置。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一种护套式压铸机顶板装置,包括有压铸机顶板本体,所述的压铸机顶板本体上设有工具控制孔,其中:所述的工具控制孔内设置有辅助套筒,所述的辅助套筒内穿设有倒拉棒。
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护套式压铸机顶板装置,其中,所述的辅助套筒包括有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端头设置有连接环形保护套头;所述连接环形保护套头与套筒本体的结合处分布有过渡斜坡。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护套式压铸机顶板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套筒的尾端与压铸机顶板本体之间设有深度为5~8mm的落差槽。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护套式压铸机顶板装置,其中,所述的落差槽为7mm。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无需双面锁螺丝的参与即可实现倒拉棒与压铸机顶板本体的有效结合。这样,单拆或者是装倒拉棒的时间可以控制在10~15min,大大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护套式压铸机顶板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辅助套筒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压铸机顶板本体 2倒拉棒
3套筒本体 4环形保护套头
5过渡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护套式压铸机顶板装置,包括有压铸机顶板本体1,在压铸机顶板本体1上设有工具控制孔,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采用的工具控制孔内设置有辅助套筒。并且,在辅助套筒内穿设有倒拉棒2。
结合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为了有效确保倒拉棒2中间部分不能通过压铸机顶板,本发明采用的辅助套筒包括有套筒本体3。具体来说,采用的套筒本体3端头设置有连接环形保护套头4,并且连接环形保护套头4与套筒本体3的结合处分布有过渡斜坡5,即如图2所示。这样,能够借由过渡斜坡5的存在,令辅助套筒与压铸机顶板本体1之间实现过盈配合。
进一步来看,为了实现对辅助套筒与压铸机顶板本体1的结合牢固,在述辅助套筒的尾端与压铸机顶板本体1之间设有深度为5~8mm的落差槽。并且,通过多次对比试验后发现,该落差槽以7mm为佳。这样,能够依托于落差槽的存在,令辅助套筒与压铸机顶板本体1进行辅助焊接连接。
从本发明的实施过程来看,在压铸机顶板本体1上安装好套筒后,倒拉棒2中间端直径为40mm,套筒内孔径为30mm,单边有5mm。这样,可以保证倒拉棒2中间部分不能通过压铸机顶板。并且,这个过程可以不用双面锁螺丝,大大减少换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后,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无需双面锁螺丝的参与即可实现倒拉棒与压铸机顶板本体的有效结合。这样,单拆或者是装倒拉棒的时间可以控制在10~15min,大大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
当然,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60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