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010548451.0 | 申请日: | 201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8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林居南;张成裕;林荣正;赖怡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1397 | 分类号: | H01M4/1397;H01M4/58;C01B25/45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李宇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 正极 材料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造方法,尤指涉及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造方法,特别系指半化学法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工业蓬勃发展之际,3C电子产品大量使用之时,对携带式能源的需求程度与日俱增,加上近年提倡节能减碳的潮流,更加带动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促使电池工业蓬勃发展。各式电池中,锂二次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放电电压平稳、循环寿命长及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在各领域之上。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有高重量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寿命、大充放电能力、无毒及价格便宜等优点,被认为系最有可能的动力电池材料。然而,由于纯的磷酸锂铁导电度不佳,其特性不适合当作电池材料使用,故这个材料自1997年被Goodenough等人发现以来,已有相当多的方法被提出来改善磷酸锂铁的电气特性,例如碳包覆及锂(Li)、铁(Fe)、磷(P)等晶格位置的取代等,经由上述过程的取代,大大地提高磷酸体锂的电导度,使这个产品具有良好的电气特性。
目前磷酸锂铁的制造方法有固态法、热碳还原法、共沉法及水热法等,其中固态法主要选取碳酸锂(Li2CO3)、草酸亚铁(FeC2O4.2H20)及磷酸二氢氨((NH4)H2PO4)一起在溶剂状况下混合、烘干,然后再煅烧,因为粉末采固态方式混合,所以原料的均匀度相对较差,且因使用磷酸二氢氨当原料,高温下会分解放出氨气(NH3),有环保的问题。热碳还原法使用的铁源系三氧化二铁(Fe2O3),此时,铁为3价的化合物,而产生的磷酸铁锂材料的铁为2价化合物,故加入的碳源材料除了要当作碳源外,尚有一部分需当作还原剂使用,因此,加入的碳源添加量需比一般方法多,如此产率相对会较少且不易控制Fe+3的残留量。共沉法则使用硫酸亚铁(FeSO4)、氢氧化锂(LiOH)及磷酸(H3PO4)等原料,以氨水调控溶液的PH值,使Li、Fe、P等元素产生沉淀,惟其制程相对复杂,需经多道清洗步骤才可制成高质量的产品,且该法也另存在有废水处理的大问题。另外,水热合成法则系利用材料在高压、中温状况下,具有高溶解度及反应度来制作磷酸锂铁,但因为反应温度较低,约100~200°C,所以材料的结构完整性虽然都有出来,惟其产品的高温特性相对较差且量产的水热设备相对昂贵。总之,上述一般常见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方法,其中固态法虽然制程简单,但因使用微米级的原料,故材料无法完全均匀混合,加上需长时间热处理才能达到较好的特性,因此制程中相对需使用较多的保护气体且产品的粒度分布较广;热碳还原法基本上也系固态法的一种,差别在于使用的原料不太一样;而共沉法或水热合成法则有制程较长或设备昂贵,导致无法量产的困扰。
中国专利CN101714658提出半湿法制备磷酸铁锂材料,在Li、Fe的化合物中任取一种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其它为可溶于水的化合物,将上述不溶于水的化合物放入上述可溶于水的化合物中制成悬浊液,其中悬浊液中的锂、铁、磷需符合下式:
(公式一)
上述公式一中,n系掺杂元素M的化合价;m系Li的莫耳数;(1-m)/n系掺杂元素M的莫耳数;以及p与q分别系Fe与PO4的莫耳数。之后,加入还原导电添加剂,喷雾热解悬浊液制得前躯体粉末,培烧该前躯体粉末,粉碎得产品。该法工艺简单,适宜工业化连续化生产,制得的磷酸铁锂质量稳定,有良好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及循环性能,惟其因为掺杂的元素位置系Li位置,所以制作出来的磷酸铁锂材料的克容量相对较小。
有鉴于纯的磷酸铁锂导电度不佳,大约10-9ohm-m,一般增加导电度的方法包含有碳包覆、高价离子掺杂或添加金属颗粒如铜或银的奈米颗粒来提高导电度。由早期的文献观之,增加导电度均只做单一种方法为主,近来,为了更进一步增加导电度,遂有结合两种使用方式,例如:碳包覆外加高价离子掺杂,然而掺杂大都以锂位置为主,而Li位置的掺杂则会降低锂电池的有效克容量。另外,少数论文就算采用铁位置掺杂,其掺杂量也仅有1~2at%而已。故,一般已用者系无法符合使用者于实际使用时的所需;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具制程简单、制造成本便宜、可工业化量产且产品具高克容量、较好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及循环寿命系本专利所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芯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84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