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一体化电极制备模具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38536.0 | 申请日: | 201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4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民;刘宗浩;井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88 | 分类号: | H01M4/88;B29C51/30;B29C51/1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钒液流储能 电池 一体化 电极 制备 模具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一体化电极制备模具及应用。
背景技术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因其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功率和容量相互独立,设计灵活、常温运行、环境友好等特点而被认为是规模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电极材料、双极板、离子交换膜是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对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模块中电极材料和双极板间存在一定的压紧力,以降低两者之间的接触电阻,并最终提高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然而过大压紧力会导致电极材料变形量太大,电极材料内部可供电解液流动的空间减小,电解液流动阻力较大,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泵耗较高而降低整个电池系统的效率。因此,在降低电极材料与双极板间的接触电阻的同时,应该尽量保证电极材料具有较小变形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将电极材料与碳塑复合材料双极板进行一体化是有效途径之一。电极材料与碳塑复合材料双极板一体化是指利用碳塑复合材料双极板在高温熔融状态下具有一定粘结力的特性,采用热压的方法将电极材料粘结在双极板两侧表面的过程。在热压过程中,电极材料纤维能够嵌入到熔融的碳塑复合材料基体表面中并与复合材料中的碳素导电填料紧密接触,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电极材料与双极板间的接触电阻。在一体化过程中,碳塑复合材料双极板需要升温至熔点以上,使复合材料变成熔融状态以使其具有一定的粘结力。一体化温度的控制对最终一体化电极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温度过高,复合材料熔体流动性能好,热压过程中有较多的电极材料纤维被熔融的复合材料包覆,结合强度高,但是复合材料在热压过程中还会因流动性太好而导致双极板发生形变,导致全钒液流储能电堆在组装过程时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密封不严,定位不准等。如果温度较低,复合材料仅仅发生软化或熔融程度不足,会导致其与电极材料间的结合强度较低。另外,一体化热压过程中电极材料与双极板间的压力也对一体化电极性能有重要影响。同时一体化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对一体化电极最终性能具有相互关联的影响。因此在制备一体化电极过程中,如何平衡好压力和温度及时间的关系对电池性能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一体化电极制备模具及应用,利用该方法制备一体化电极可使碳塑复合板在热压过程中不发生形变,而且可以实现一体化过程中电极材料与碳塑复合材料双极板间压力的精确控制,从而能够获得低接触电阻、结合强度高的一体化电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出一种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一体化电极制备模具,包括两个形状、大小及结构相同的模具框,模具框为金属平板,平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中部开设有贯穿金属平板的孔,两个模具框的凹槽侧相对扣合,形成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一体化电极制备模具。模具框凹槽的深度根据炭塑复合材料双极板的厚度来定,一般情况下为炭塑复合材料双极板厚度的一半。
于所述的作为模具框的金属平板四周对称设置有≥3个螺栓孔;
于所述相对扣合的两个模具框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盖板,盖板为金属平板,于盖板的四周与模具框上的螺栓孔相应处设置有≥3个(如4、5或6个等)的螺栓孔,盖板与模具框通过螺栓或螺钉穿置于螺栓孔中进行连接固定。
于所述的作为模具框的金属平板四周设置有≥2个定位孔;于所述相对扣合的两个模具框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盖板,盖板为金属平板,于盖板的四周与模具框上的定位孔相应处设置有≥2个的定位孔,定位孔用于模具组装时盖板与模具框间的对正。
盖板的材质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比如金属铜、铝或不锈钢等;两个模具框形状及结构相同,材质为不锈钢、铝或铜等。
所述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一体化电极制备:
A.模具组装:1)首先将定位杆插入一块盖板的定位孔,然后将一块模具框通过定位孔沿定位杆放置在盖板上,模具框凹槽面朝上;
2)把形状、尺寸与模具框贯穿孔相同的一块电极材料放置在模具框贯穿孔内,然后把炭塑复合材料板放置在模具框凹槽内;
3)沿定位杆将第二块模具框通过定位孔放置在第一块模具框上,第二块模具框凹面朝下;
4)然后把形状、尺寸与模具框贯穿孔相同的一块电极材料放置在第二块模具框贯穿孔内,最后通过定位孔把第二块盖板沿定位杆放置在第二块模具框上;
5)沿垂直于盖板的方向对二块盖板外表面施压,使模具框周边与盖板表面完全接触;
B.对组装好的模具加热,热成型得一体化电极;
C.然后冷却降温,将模具拆卸并脱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85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日光灯电子启动器
- 下一篇:一种高炭铅酸蓄电池极板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