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控三级开关器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1406.4 | 申请日: | 201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8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杜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渊民 |
主分类号: | H01L45/00 | 分类号: | H01L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级 开关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电控开关器件
背景技术
以一个薄膜夹于两个电极之间而构成的电阻式存储器(或记忆体)开关器件是已知的。此类器件工作于两个状态:高阻态和低阻态,分别代表“关”和“开”的状态。此类技术代表了二进制编码系统的应用。和此类器件工作于两个状态相比,本发明工作于三个状态,可基于三进制编码系统予以应用。
发明内容
和二进制编码系统相比,三进制编码系统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具有二进制编码所不具有的一些优点。本发明可应用于各种逻辑电路,作为存储器(或记忆体)的一部分,或作为逻辑模块与记忆模块之间的连接,也可应用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或其他领域。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被集成到传统集成电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及其它优点将被更清楚地理解。
图1A是本发明所述开关器件实施例的透视示意图,显示一个活性区夹在两个电极之间,该活性区包含一个主要活性区。
图1B是图1A的采取沿2-2方向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2A-2C是表示一种三级开关器件工作于不同状态的能带图。
图3A是本发明所述开关器件实施例的透视示意图,显示一个活性区夹在两个电极之间,该活性区包含一个主要活性区和一个次要活性区,其主要活性区靠近上电极。
图3B是图3A的采取沿2-2方向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所述开关器件实施例的透视示意图,显示一个活性区夹在两个电极之间,该活性区包含一个主要活性区和一个次要活性区,其主要活性区靠近下电极。
图4B是图4A的采取沿2-2方向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5A是是本发明所述开关器件实施例的透视示意图,显示一个活性区夹在两个电极之间,该活性区包含一个主要活性区和两个次要活性区,其主要活性区位于两个次要活性区之间。
图5B是图5A的采取沿2-2方向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中101.电极,102.电极,103.活性区,103a.主要活性区,103b.次要活性区,103c.次要活性区,CBM.导带底,VBM.价带顶,EF.费米能级,Defect level.杂质(或缺陷)能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详细描述和附图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由权利要求和其等价物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结合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发明前述的和其他的特点和优点得以进一步明确。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其应当了解,在不违背本发明所阐述的各种原则的情况下,其他类似结构的实施例也一样适用于本发明。
定义:
本发明中的纳米尺度是指0.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微米尺度是指0.1微米(不含)到100微米之间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导电丝”(英文文献中常用“filament”表示)是指基体材料中的类金属性质的导电通道,是由于基体材料中发生了一定形式的原子重排。以氧化物为例,氧空位聚集于晶界;通过类似的原子重排,一种具有金属导电属性的导电通道得以在基体材料中形成。虽然基体材料本身常常是半导体或绝缘性的,但由于这类通道的存在而使其导电性能大大提高。除了原子重排,某些特定材料的电极的原子也可以扩散到一定的基体材料中形成“丝状”导电通道,比如说,银电极上的银原子扩散到硫化银(Ag2S)中。
本发明中所指“第一类材料”是指半导体或绝缘材料(也包含了分子结构)。一般来说,具体的材料可以是但却不限制于硅,锗,碳,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碲化物,氯化物,硅化物,砷化物,碳化物,锗化物,溴化物,有机化合物,以及这些材料的可能组和物或混合物。这类材料可以被掺杂到一定的能级。该掺杂可选自于氢,硅,硼,碳,碱性离子,金属离子,氧阴离子或空缺,硫阴离子或空缺,硒阴离子或空缺,碲阴离子或空缺,氮阴离子或空缺,磷阴离子或空缺,砷阴离子或空缺,或卤素阴离子或空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渊民,未经杜渊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14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QR码、互联网和短消息的身份识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停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