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1204.X | 申请日: | 201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4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二郎;西村贞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51/50 | 分类号: | H01L51/50;H01L51/52;H01L51/56;H01L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孟秋;梁韬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元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参考
本申请要求于2009年11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9-257268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包含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下文也简称为“有机EL元件”)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下文也简称为“有机EL显示器”)作为能够替代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器而受到关注。有机EL显示器是自发光类型的,其特征在于低功耗。另外,有机EL显示器被认为对高清晰度、高速的视频信号具有充分响应。鉴于上述几点,正在努力进行使有机EL显示器实用化和商业化的发展。
通常,有机EL元件具有如下结构,即,顺次层叠第一电极、具有由有机发光材料形成的发光层的有机层、以及第二电极。另外,在有机EL元件中,已经尝试了通过引入谐振器结构(即,通过最优化构成有机层的各层的厚度)来控制发光层中产生的光,以便改善发光颜色的纯度或提高发光效率(参见例如WO 01/39554手册(下文描述为专利文献1))。
这时,可能出现色度和亮度的视角依赖性问题。即,随着视角增加,从有机EL显示器发出的光的光谱中的峰值波长可能大幅移动,或者光的强度可能显著降低。因此,期望将谐振强度抑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换句话说,使有机层的厚度尽可能小(参见上述专利文献1)。然而,在有机层厚度小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即,如果微粒(异物)或突出部存在于第一电极上(如图16示意性地所示),则有机层的覆盖变得不完全,可能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短路。如果发生这种短路,则在基于有源矩阵方式的有机EL显示器中,包括短路的像素构成有缺陷的像素,从而使有机EL显示器的显示质量劣化。另一方面,在无源矩阵型有机EL显示器中,包括短路的像素可能构成缺失线(missing line),从而也会使有机EL显示器的显示质量劣化。由于对视角特性和每单位面积降低可允许缺陷数量方面有严格要求,这种问题在大型有机EL显示器中格外显著。
至今,已经尝试各种途径来抑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短路。例如,日本专利公开第2001-035667号(在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2)公开了在底部发光型有机EL显示器中,在阳极和有机膜之间断续设置高电阻层的技术。另外,日本专利公开第2006-338916号(在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技术,即,在顶部发光型有机EL显示器中,以两层结构来形成阳极,并将构成阳极的较接近有机层的层设定为具有高电阻。此外,日本专利公开第2005-209647号(在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4)公开了如下技术,即,在底部发光型有机EL显示器中,以两层结构形成阴极,并且将构成阴极的较接近有机层的层设定为具有高电阻。
发明内容
然而,即使如上述临时专利公开所公开那样,在将高电阻层设置在阳极和阴极中间的情况下,当该构造与谐振器结构相结合时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为提高微粒(异物)或突出部的高电阻层的覆盖率,从而确实防止在显示器中产生缺陷,可能需要充分增大高电阻层的厚度。然而,如果高电阻层的厚度过大,则工艺上的负担增加,并且也增加了制造成本。另外,尽管第二电极通常由诸如ITO的透明导电材料构成,但这种透明导电材料的电阻率高于金属的电阻率。因此,强烈要求进一步降低第二电极的电阻率。
因此,期望配置或构造这样的发光元件,即,即使在第一电极上存在微粒或突出部,也可以防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短路,并且能够以低成本制造而无需任何特殊制造工艺,并且期望一种制造该发光元件的方法。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上形成的有机层、在有机层上形成的电阻层、第二电极、以及在电阻层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导电性树脂层。
制造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的方法包括通过形成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上形成有机层以及在有机层上形成电阻层,从而形成第一部分。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形成第二电极来形成第二部分,并通过在电阻层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导电性树脂层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接合。
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中,导电性树脂层在电阻层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从而可确保在第二电极和电阻层之间导通。另外,由于形成了导电性树脂层,所以可保证降低由诸如ITO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第二电极和导电性树脂层的总电阻率。此外,在制造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的方法中,预先准备形成有第二电极的第二基板就足够了。即,不需要在有机层的上侧形成第二电极。因此,不仅可以防止有机层损坏,而且可以形成具有高质量和优良性能的第二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12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态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
H01L51-05 .专门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且并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
H01L51-42 .专门适用于感应红外线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专门适用于将这些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者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的控制
H01L51-50 .专门适用于光发射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