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功率半导体功率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30405.8 | 申请日: | 2010-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7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刘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斯达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5/00 | 分类号: | H01L25/00;H01L23/48;H01L23/36;H01L2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沈志良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功率 半导体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涉用于电焊机、变频器、伺服机、工业电源中的功率模块,特别是一种集成功率半导体模块,该种模块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相应的端子数目及位置,实现所需电路拓扑。
背景技术:
电焊机、变频器、伺服机、工业电源的尺寸都在向小型化发展,其内部通常使用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逆变输出,因而现有的一单元、两单元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封装形式,由于体积过大,集成度低、功能少和安装繁琐,已不适合在所述的产品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体积小、低杂散电感、散热性好、可靠性高、集成度高、内部可实现多种电路拓扑的功率模块。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一单元、两单元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模块体积过大,集成度低、功能少和安装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导热底板、绝缘金属基板、功率半导体芯片、温度传感器、金属插针端子、外框、盖板和金属卡环;所述导热底板焊接面和绝缘金属基板通过钎焊结合;所述绝缘金属基板和功率半导体芯片通过钎焊结合;所述绝缘金属基板和温度传感器通过钎焊结合;所述外框密封于导热底板焊接面上,金属卡环、外框、导热基板紧密配合,所述金属插针端子底部为双层金属结构,金属插针端子针身嵌在外框卡槽内;所述绝缘金属基板、功率半导体芯片、温度传感器及金属插针端子间通过铝线键合连接实现电路拓扑结构;所述盖板边缘留有金属插针端子引出口,盖板和外框紧密配合。
导热底板的背面、即导热底板非焊接面凸起成平面光滑的类球面结构,球面的平整度在0.08mm以内;导热底板四个侧边设有卡口。导热底板是用高导热率、低膨胀系数材料做成,所用的材料包括铜或铝碳化硅材料;导热底板的表面为电镀处理表面,焊料在其处理后的表面的润湿面积大于90%。
绝缘金属基板中间层为陶瓷层,上层和下层为金属层,上下二层金属层之间必须保证绝缘;表面的金属层根据需要电镀,焊料在其处理后的表面的润湿面积大于90%。
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发热量最大的功率芯片附近,以保证能监测到模块内部最高温度;温度传感器监测温度的最高值须大于模块内部功率芯片的最高温度。
金属插针端子露出壳体的顶端部分定制需要的形状,包括U型或一字型,金属插针端子的表面电镀处理的表面;金属插针端子底部的键合部分为双层金属结构;所述的金属插针端子用高导电率材料制作。
外框为注塑外框,盖板为注塑盖板;所述注塑外框的CTI值大于225;外框内表面同一直线上的金属插针端子的卡槽,间距相同,金属插针端子与外框上的卡槽紧密贴合。外框底部有安装卡扣,与导热底板的四个侧面相匹配,外框上部有固定卡扣和高台螺丝孔,固定卡扣与盖板边缘的卡口相匹配;外框底部为用于密封胶装填的多槽结构。盖板两个窄边上设有固定卡口;盖板边缘设有金属插针端子引出孔,引出孔数目与外框内表面的金属插针端子卡槽的数目相同、引出孔位置与卡槽相匹配。
金属卡环表面为电镀处理表面;所述的铝线外部有绝缘层完全覆盖。
本发明的优点是:体积小、集成度高,内部可以封装多个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单元,并可以附加整流、制动、温度监控等功能;且由于所有控制端子及功率端子都使用金属插针端子引出,可以直接与驱动板通过钎焊结合在一起,方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窄体)。
图2是本发明的正面横截面结构示意图(窄体)。
图3是本发明的侧面横截面结构示意图(窄体)。
图4是整流加制动加六单元外壳示意图(窄体)。
图5是六单元外壳示意图(窄体)。
图6是本发明的外壳背面示意图(窄体)。
图7是本发明的外壳侧面横截面结构示意图(窄体)。
图8是本发明的导热基板示意图(窄体)。
图9是本发明的一字型金属插针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U字型金属插针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整流加制动加六单元外壳示意图(宽体)。
图12是六单元外壳示意图(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实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斯达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斯达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04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