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7470.5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6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慧珑;尹海洲;骆志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H01L21/336;H01L21/76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赵伟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领域,尤其涉及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含应变相变材料(stress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器件衬底中的机械应变可以用于改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例如,在Si衬底中,当Si衬底层处于压应变状态时,空穴迁移率将得到提升;相反地,当Si衬底层处于拉应变状态时,电子迁移率将得到提升。因此,有利地,可以在半导体器件的衬底层区域中产生拉应力(n型半导体器件)或压应力(p型半导体器件),以增强n型或p型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传统工艺是在半导体器件的沟道区内形成应变缓冲层(SiGe等),以实现上述拉应变或压应变。但是,这样做的缺点在于只能提供有限的拉应力或压应力(大约200MPa~大约500MPa的范围内),而这极大地限制了所得到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发明内容
考虑到传统工艺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包含应变相变材料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在半导体器件中提供更大的拉应力或压应力,以进一步增强n型或p型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出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包括用于对位于栅长方向上的不同器件进行隔离的沟槽;栅极部分,位于所述衬底上;源极部分和漏极部分,分别位于栅极部分相对两侧的衬底内;衬里,位于所述沟槽的内壁上;应变相变材料部分,位于所述沟槽中;其中应变相变材料部分对衬底施加拉应力或压应力,以使衬底产生拉应变或压应变。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器件还包括:保护层,覆盖所述应变相变材料部分的顶部。更优选地,所述保护层是氧化物层或氮化物层,所述衬里是氧化物衬里或氮化物衬里。
优选地,所述应变相变材料部分由氧族化合物基相变材料(Chalcogenide-bas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或含有IV、V、VI族元素的相变材料构成。更优选地,应变相变材料通常选择氧族化合物基相变材料中的Ge2Sb2Te5、In2Se3和Sb2Te中的任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出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用于对位于栅长方向上的不同器件进行隔离的沟槽;在所述沟槽的内壁上形成衬里;在所述沟槽内沉积相变材料;以及对所述相变材料进行相变处理,以形成应变相变材料,从而对所述衬底施加拉应力或压应力,以使所述衬底产生拉应变或压应变。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栅极;再次对所述相变材料进行相变处理,以确保所述相变材料形成所述应变相变材料;以及在所述栅极两侧形成源极部分和漏极部分。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还包括:形成保护层,覆盖所述应变相变材料的顶部。更优选地,所述保护层是氧化物层或氮化物层,所述衬里是氧化物衬里或氮化物衬里。
优选地,所述应变相变材料是氧族化合物基相变材料或含有IV、V、VI族元素的相变材料。更优选地,所述应变相变材料通常选择氧族化合物基相变材料中的Ge2Sb2Te5、In2Se3和Sb2Te中的任一种。
在本发明中,在用于对位于栅长方向上的不同器件进行隔离的浅沟槽隔离(STI)区中形成相变材料。通过相变材料在发生相变时所产生的体积或密度改变,能够产生较大的形变应力,从而增强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其中:
图1~11示出了本发明所提出的n型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的各个步骤的示意图,其中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n型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制造完成的n型半导体器件;以及
图1~3和12~19示出了本发明所提出的p型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的各个步骤的示意图,其中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p型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制造完成的p型半导体器件。
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附图并非按照比例绘制,而仅为示意性的目的,因此,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制和约束。在附图中,相似的组成部分以相似的附图标号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74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视显示装置以及用于平视显示装置的照明装置
- 下一篇:用于光片显微技术的设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