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4―乙酰氧基―2―氮杂环丁酮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6408.4 | 申请日: | 2010-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2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谨;贺丽丽;于金平;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鑫泉医药中间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7/18 | 分类号: | C07F7/1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蔡绍强 |
地址: | 25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酰 氮杂环 丁酮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培南类药物中间体4-乙酰氧基-2-氮杂环丁酮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4-乙酰氧基-2-氮杂环丁酮,化学名称(3R,4R)-3-[(1’R)-叔丁基二甲基硅氧乙基]-4-乙酰氧基-2-氮杂环丁酮。
英文名:(3R,4R)-4-Acetoxy-3-[(1’R)-(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ethyl]-2-azetidinone;业内简称4AA;
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是生产培南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和多利培南等不可缺少的中间体产品。
现有技术中,4-乙酰氧基-2-氮杂环丁酮的合成路线有多种。
1983年,Shiozaki M.等(Chemistry Letters,1983,2,169-172)以6-氨基青霉烷酸(6-APA)为原料经溴代、酯化、格氏反应、还原、羟基保护、开环和氧化断裂等步骤合成4AA。该合成路线较长,收率较低,原料成本高,操作复杂,而且反应中用到大量硫酸汞等污染严重的试剂,不适合大生产。
1998年,Lee M.J.等(WO 9807690[P].AI 1998,2,26)报道了一条以L-苏氨酸为原料经取代、缩合、环化等反应得到4AA的合成路线。该路线产品易得,但Pb3O4用量较大,是原料的二倍,对环境污染较大。
张万斌等(CN 1803807A[P],2006,1,12)采用氧化法合成4AA,以(3R,4R)-3-[(1’R)-叔丁基二甲基硅氧乙基]-2-氮杂环丁酮为原料,RuCl3为催化剂,在过氧乙酸与无水醋酸钠作用下氧化制得4AA。该方法用到昂贵的RuCl3催化剂,成本较高。
Cozzi F.等(Chirality,1998,10,91-94)报道了一种类似烯醇-亚胺环加成的方法合成4AA。该法经成环、羧酸化、氧化和脱保护四步合成4AA,以较高的收率和较好的立体选择性制备4AA,其合成路线如下:
此工艺以对甲氧基苯基(PMP)作为N的保护基团,最后又采用大量的硝酸铈铵(Cerium Ammonium Nitr,简称CAN)来脱出保护基,成本高、环境污染大。而且Pd(PPh3)4也是一种昂贵的试剂,Pb(OAc)4使环境污染严重,不适于工业化生产。现有技术的工艺路线各有弊端,在4AA合成过程中原料成本高、周期长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究改进4AA合成的工艺路线,通过改变起始原料,缩短了反应周期,改善了反应体系;使用环境友好催化剂,避免了环境污染;加入相转移催化剂,提高了产品的收率,得到一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4AA合成路线。
本发明研究的合成路线如下: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研究一种4-乙酰氧基-2-氮杂环丁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1)起始原料是如结构式Ⅰ所示的N-p-甲氧基苯基-N-(乙酰)甲基亚胺化合物,和如结构式Ⅱ所示的(R)3-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硫代丁酸-S-2-吡啶酯化合物;
(2)包括以下三步反应:
步骤①,在以三乙胺为缚酸剂、三氯甲烷为溶剂、四氯化钛为催化剂的条件下,由如结构式Ⅰ所示的N-p-甲氧基苯基-N-(乙酰)甲基亚胺化合物,与如结构式Ⅱ所示的(R)3-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硫代丁酸-S-2-吡啶酯化合物,制备如结构式Ⅲ所示的(3S,4S)-3-[(1’R)-叔丁基二甲基硅氧乙基]-4-乙酰基-1-对甲氧基苯基-2-氮杂环丁酮化合物;
式中,TBDMS为叔丁基二甲基硅基(tert-butyldimethylsilyl,简称TBDMS),Py为2-吡啶基;
所述的摩尔比为:化合物Ⅰ∶化合物Ⅱ=1∶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鑫泉医药中间体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鑫泉医药中间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64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复合聚乙烯管材的加工工艺
- 下一篇:酞菁化合物及有机薄膜晶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