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水环境灾害应急处理船及使用该装置的水污染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5334.2 | 申请日: | 201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3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邓杰帆;袁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杰帆;袁伟光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B63J4/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05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水环境 灾害 应急 处理 使用 装置 水污染 方法 | ||
1.多功能水环境灾害应急处理船,包括船体和设置于船体的头部或尾部的动力区,所述动力区设置有驱动所述船体移动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还设置有水处理区和收集区,所述水处理区位于所述收集区和所述动力区之间;
所述收集区设置于所述船体的头部或尾部,所述收集区包括有浮箱、集水槽以及设置于集水槽内部的潜水泵,所述船体的头部或尾部设置有与所述收集区连通的收集口;
所述水处理区设置有垃圾仓、浮箱和油污槽,所述船体的甲板设置有用于清除油污的除油机和用于清除藻类物质的除藻机;
设置有垃圾转运机,所述垃圾转运机包括垃圾斗和传送链条、传送梯架和驱动装置,所述传送梯架一端伸入所述集水槽,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垃圾仓的上方;
所述潜水泵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除油机和所述除藻机连接;
所述除油机的油污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油污槽连接,所述除藻机的藻类物质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垃圾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环境灾害应急处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区设置有化学反应槽,所述除油机的出水口和所述除藻机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化学反应槽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环境灾害应急处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设置有用于净化水质的电絮凝气浮机,所述除油机的出水口和所述除藻机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电絮凝气浮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功能水环境灾害应急处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设置有吸附塔,所述除油机的出水口和所述除藻机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吸附塔连接,或所述电絮凝气浮机的排泄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吸附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环境灾害应急处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设置有龙门吊装系统,所述龙门吊装系统包括龙门架、龙门驱动装置和设置于龙门架的吊斗,所述吊斗位于所述垃圾仓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环境灾害应急处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口为喇叭形收集口,所述收集口的开口由外及内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环境灾害应急处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污槽设置有将油污排出的排油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环境灾害应急处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梯架的宽度与所述集水槽的开口宽度相同,所述传送梯架设置有过滤网罩。
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多功能水环境灾害应急处理船的水污染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处理船放入水污染区域,因为处理船设置有多个浮箱,控制处理船在水面10~20cm水线位置航行;
(b)处理船在行进过程中,水面上的垃圾、水生植物、浮油等污染物及污染性水体通过收集口进入收集区;
(c)进入收集区的大颗粒物质与水体分离,大颗粒物质通过垃圾转运机转运至所述垃圾仓,污染水体进入集水槽内;
(d)集水槽内的污染水体通过潜水泵和管道输送至除油机进行除油处理和/或输送至所述除藻机进行除藻处理,除油机分离出的油污通过管道输送至油污槽,除油机分出的藻类物质通过管道传输至垃圾仓,所述除油机和所述除藻机处理过的水排放至原水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污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机和所述除藻机处理过的水通过电絮凝气浮机进行再次处理,使水净化后再排放至原水体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污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絮凝气浮机处理过的水经过吸附塔,吸附塔对水中的有毒物质进行吸附处理后再排放至原水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杰帆;袁伟光,未经邓杰帆;袁伟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53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