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半互穿网络结构的高吸油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7906.2 | 申请日: | 2010-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3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马兰荣;周爱军;杨德锴;姜向东;江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33/10 | 分类号: | C08L33/10;C08L23/22;C08L23/16;C08L33/00;C08L7/00;C08F220/18;C08F212/36;C08F212/08;C08F222/14;C08F222/38;C08J9/00;B01J20/26;B01J2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半互穿 网络 结构 高吸油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含半互穿网络结构的高吸油树脂,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组分:
吸油单体 100 重量份
苯乙烯 2~20 重量份
交联剂 0.1~1 重量份
分散剂 0.3~3 重量份
引发剂 0.1~1 重量份
致孔剂 5~30 重量份
半互穿网络结构剂 2~20 重量份
所述吸油单体为长链烷基酯类单体和短链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混合物,其中长链烷基酯类单体为:丙烯酸十二(十四、十六、十八)酯、甲基丙烯酸十二(十四、十六、十八)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短链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丙烯酸甲(乙,丁)酯、甲基丙烯酸甲(乙,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交联剂为双烯类或丙烯酸二醇酯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明胶、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引发剂为自由基引发剂;
所述致孔剂为三氯甲烷、丁酮、乙酸乙酯,异戊醇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半互穿网络结构剂为天然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丙烯酸酯橡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半互穿网络结构的高吸油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联剂为二乙烯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半互穿网络结构的高吸油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或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
4.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含半互穿网络结构的高吸油树脂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将分散剂完全溶于去离子水;
b、先将半互穿网络结构剂溶解于短链丙烯酸酯类单体后,再与长链烷基酯类单体、引发剂、交联剂、苯乙烯、致孔剂按所述重量份数混合,混合后加入到步骤a的分散剂溶液中,搅拌使其均匀分散;
c、将混合体系升温至70~75℃,恒温搅拌至混合均匀,然后升温到80~85℃,待反应完全后熟化,停止反应;
d、洗涤、抽滤、烘干后制得所述的含半互穿网络结构的高吸油树脂。
5.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半互穿网络结构的高吸油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c中,恒温搅拌时间为30~60分钟,反应时间为4~7小时;
6.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半互穿网络结构的高吸油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c中,升温到90℃熟化,熟化时间为1小时。
7.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4~6之一所述的含半互穿网络结构的高吸油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中去离子水的用量以所述吸油单体为100重量份计,为100~500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790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改性非金属预型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感应加热的手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