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结构物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6351.X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4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隆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藤隆春 |
主分类号: | E02D29/00 | 分类号: | E02D29/00;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丙林;张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修筑地下室或地下厅(hall)等地下结构物的地下结构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开有如下的方法:在修筑地下结构物时,利用板桩等形成挡土墙,在与挡土墙之间确保约1m左右宽度的操作空间组装模型框架,在该模型框架中注入混凝土从而构成墙壁。
在上述方法中,为了需要确保上述操作空间,不仅降低可修筑区域的有效利用率,且在形成墙壁之后撤掉板桩等挡土墙构成体需要时间和劳力,同时还存在填埋上述操作空间和在填埋之前对挖掘出的土壤进行管理等各种问题。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公开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需要修筑地下结构物的每个角部和各角部之间的规定的中间位置上垂直埋设由混凝土形成的支柱,在相邻的支柱之间,通过挖出壁板下面的土,使由混凝土形成的壁板降至规定深度,并连结各壁板的两侧边缘和各支柱,利用壁板包围地下室的四面。
根据该方法,由于无需设置挡土墙,所以可以提高可修筑区域的有效利用率。即,可以将上述用作操作空间的空间使用作为结构物空间。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方法:在可以不设置上述挡土墙的方法中,可解决如下的问题,在使壁板降至规定深度的过程中,壁板的外侧受到土壤的压力,壁板倾向内侧,从而阻碍顺利下降。
在该方法中,使固定在壁板侧边上的结合片抵接于设置在支柱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板,从而在限制壁板向内侧偏离的情况下使壁板下降。
专利文献1:特公昭61-345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2828954号公报
在上述的可无需设置挡土墙的方法中,规定有深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的支柱和壁板各自的厚度。
在修筑多层结构的地下结构物时或修筑较大的地下厅时,无法直接适用上述方法。
即,上述的现有方法是假设修筑一层地下的结构,以这样的深度无需考虑土壤的压力。
但是,如果深度变深,则在下层,相对于深度,对成比例变大的土壤的压力的强度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针对土壤的压力的强度不足,且在用于无需设置挡土墙的方法中,可以实现多层结构的地下室或较高大的地下厅等的地下结构物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地下结构物的施工方法中,在需要修筑地下结构物的区域的各角部和各角部之间的规定中间位置垂直埋设混凝土制的支柱,并挖掘出相邻支柱之间的土,在该支柱之间向下推入混凝土制的壁板至规定深度,通过相互的结合部连接壁板的两侧边缘和各支柱,所述地下结构物的施工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对应因深度而不同的土壤压力的大小而厚度不同的多种壁板作为所述壁板,将所述壁板按照厚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向下推入,利用支撑保持部件来加强上下方向上的壁板之间的部位的同时,构成多层对应的结构,根据所述壁板的厚度,所述结合部的固定位置相互错开,以便防止向下推入时在厚度不同的壁板间产生干涉。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地下结构物的施工方法,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向下推入位于最下面的壁板并连结各壁板的两侧边缘和各支柱之后,实施混凝土打桩,在壁板的下端侧形成最下层的地面的同时,在壁板的上端侧形成最下层的顶棚面,在相邻支柱之间向下推入作为上一层的壁面的混凝土制的壁板并连结各壁板的两侧边缘和各支柱之后,实施混凝土打桩,在壁板的下端侧形成该上一层的地面的同时,在壁板的上端侧形成该上一层的顶棚面,根据需要,再次重复上述工序,形成多层结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地下结构物的施工方法,在本发明第三方面中,设置在所述支柱和所述壁板的两侧边缘上的所述结合部分别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当向下推入所述壁板时,所述壁板的结合部的内表面与所述支柱的抵接部的外表面抵接,以引导所述壁板的向下推入,在所述支柱的抵接部和所述壁板的结合部中的任一个上,在水平方向相隔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部,所述凸部用于减少抵接面积。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地下结构物的施工方法,在本发明第四方面中,在结合所述支柱和所述壁板之后,向其连结位置注入防水灰浆,进行防水处理。
根据本发明,在可无需设置挡土墙的方法中,不会产生针对土壤压力的强度不足现象,且可实现多层结构的地下室或较高大的地下厅等。
附图说明
图1是通过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地下结构物的施工方法修筑的地下室的概略平面图;
图2是示出相邻支柱之间的壁板向下推入工序的概略侧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藤隆春,未经齐藤隆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63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