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来源Bacillus barbaricus SCSIO 02429以及用它制备鱿鱼小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6223.7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4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偲;尹浩;罗雄明;齐振雄;田新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21/06;C12R1/07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潘伟健 |
地址: | 51030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来源 bacillus barbaricus scsio 02429 以及 制备 鱿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芽孢杆菌,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海洋来源芽孢杆菌Bacillus barbaricus SCSIO 02429菌株,还涉及利用该菌株来制备鱿鱼小肽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海洋捕捞业的迅速发展,鱿鱼年产量已达30万吨左右,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加工原料之一。在鱿鱼的加工处理过程中,有15%左右的内脏废弃物产生,这些废弃物富含蛋白质,但极易腐烂变质,难以储存。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将提取完鱿鱼油后的废弃物进行掩埋,近期也有对鱿鱼内脏进行初级加工制成鱿鱼溶浆直接用作鱼类饲料的报道,但是这种未经精深加工的饲料生物利用率不高,还会污染水体环境,增加养殖动物病害爆发的机会。因此对鱿鱼内脏的深入开发利用具有经济和环保的重要意义。鱿鱼内脏的酶解方法研究也已经引起了广泛重视,使用生物酶技术将鱿鱼粗蛋白水解为水产动物易吸收、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小肽类蛋白源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并且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例如薛长湖、刘春娥等人对酶的种类、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鱿鱼内脏粗蛋白转化率的影响的研究(刘春娥,林洪,曹立民,单俊伟.鱿鱼内脏蛋白质酶解工艺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4,25(9):83-85.)袁亚辉等人利用酶解鱿鱼内脏生产海味素,张井等人对鱿鱼内脏酶解液中重金属脱除方法的研究等。
在已报道的鱿鱼内脏酶解方法中,采用的酶的种类有胰蛋白酶、胃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以及这些酶的混合物。但现阶段的鱿鱼内脏水解方法仍存在粗蛋白水解率低,酶解产物中的残余粗蛋白很难被海水养殖动物吸收利用的问题。而通过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催化剂用量等手段提高粗蛋白水解度后,又会出现过度水解现象,目标小肽的得率大幅降低,例如有文献报道,鱿鱼内脏水解的氨基酸得率超过70%,但小肽得率却非常低。如果能在提高粗蛋白水解效率的同时保证目标小肽得率,就可以大幅提高鱿鱼内脏的利用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从海洋中开发出一种新的芽孢杆菌,另一目的是利用这种芽孢杆菌酶解鱿鱼内脏,提供一种能高粗蛋白水解率和高小肽得率的鱿鱼小肽的制备方法。
我们从中国南海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出Bacillus barbaricus SCSIO 02429,用Bacillus barbaricus SCSIO 02429发酵得到的粗酶溶液破坏内脏蛋白中与肽链连接的氨基多糖侧链,再加入菠萝蛋白酶催化蛋白质肽链水解,得到的鱿鱼小肽得率达40%~46%,氨基酸得率为16%~22%,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Bacillus barbaricus SCSIO 02429已于2010年8月31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是武汉市武昌珞珈山,简称为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0213。
所述的Bacillus barbaricus SCSIO 02429从2009年采集到的中国南海深海沉积环境(经度:119°57.260′,纬度:20°59.877′,水深229米)中分离得到。采用细菌培养基通过稀释平板法分离及划线法进行纯化。经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其与Bacillus barbaricus具有99%(722/728bp)的相似性,鉴定其为Bacillus barbaricus种的一个菌株SCSIO 02429。该菌株在ISP2培养基(每升蒸馏水中加入酵母膏4.0g,麦芽汁10.0g,葡萄糖4.0g,琼脂20.0g,pH 7.0)上28~37℃生长良好。
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和《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的标准、方法和种的分类特征,对待测菌株进行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等试验。该菌株在PYES medium (0.3%酪蛋白胨,0.3%的酵母提取物,0.23%琥珀酸二钠,pH值7.2)上同样生长良好,为棕色、不透明、平坦的圆形菌落,最大菌落直径5mm。菌落在生长初期有完整边界,但在继续生长的过程中边界逐渐消失。细胞呈杆状,芽孢为椭圆型,细胞为革兰氏阳性。在PYES medium上,28~37℃均可良好生长;经3周培养后,在4~47℃下均可观察到明显的生长。该菌可以在含2%和5%氯化钠的PYES medium上生长;培养3周后,在含12%NaCl的PYES medium培养基上可以观察到生长。菌株在pH6.0时可以观察到生长,在pH7.0、8.0、9.5可以快速生长,说明该菌具有耐碱性。SCSIO 02429株菌的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见表1,表中“+”表示阳性或能够利用;“-”表示阴性或不能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62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SMD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夹具
- 下一篇:无基岛静电释放圈引线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