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发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05605.8 | 申请日: | 2010-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2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B·基斯特纳;B·弗赖尔穆特;C·米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Dr.Ing.h.c.F.保时捷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B39/14 | 分类号: | F02B39/14;F01D25/18;F02C6/12;F02C7/06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曾立 |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 发动机 | ||
1.一种内燃发动机,该内燃发动机具有容纳了汽缸的一个曲轴箱、具有至少一个排气涡轮增压器、并且具有包含至少一个油泵的一个油回路,其中发动机油通过至少一个油泵可以被吸入并且可被送到这些汽缸用于润滑,并且其中该或每个排气涡轮增压器被连接到该油回路上,其方式为被吸入的发动机油可以经由通向该对应的排气涡轮增压器的一个输入管线被送到该对应的涡轮增压器的轴承上并且然后可以由该对应的排气涡轮增压器的所述轴承经由从该对应的排气涡轮增压器引出的一个输出管线向一个油底壳的方向被输送走,其特征在于,该对应的排气涡轮增压器(46,47)的对应的输出管线(61,62)被分配有一个限制压力的装置(63,64;68),借助于该限制压力的装置可以使在该对应的排气涡轮增压器(46,47)的所述轴承处存在的真空受到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该限制压力的装置(63,64)以及该油泵(58)或者它的一个吸入级被设计为一些分开的组件并且作为分离的组件各自被分配了该对应的输出管线(61,6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该限制压力的装置(68)被整合在该油泵(58)或者它的一个吸入级之中、并且与该对应的油泵或吸入级一起被分配给该对应的输出管线(61,62)。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该限制压力的装置(63,64;68)或者每个限制压力的装置(63,64;68)被设计为一个节流阀。
5.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该限制压力的装置(63,64;68)或每个限制压力的装置(63,64;68)被设计为一个阀,尤其是被设计为一个止回阀。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特征为一个唯一的排气涡轮增压器,其中发动机油可以经由一个输入管线被送到该排气涡轮增压器以便润滑该排气涡轮增压器的轴承,其中该发动机油可以由该排气涡轮增压器的所述轴承经由一个输出管线向该油底壳的方向被输送走,并且其中该限制压力的装置以及该油泵或它的吸入级被作为一些分开的组件或作为一些被彼此整合的组件分配给该输出管线。
7.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特征为多个排气涡轮增压器(46,47),其中发动机油可以分别经由一个输入管线(59,60)而被送到每个排气涡轮增压器(46,47)以便润滑该对应的排气涡轮增压器(46,47)的这些轴承,并且其中该发动机油然后可以由该对应的排气涡轮增压器(46,47)的所述轴承经由一个对应的输出管线(61,62)向该油底壳(69)的方向被输送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这两个输出管线(61,62)是被连接的,其中,在该发动机油的流动方向上看,一个共同的油泵(58)或吸入级在这些被合一的输出管线(61,62)的一个连接点(66)的下游被分配给这些被合一的输出管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该发动机油的流动方向上看,这两个输出管线(61,62)各自在该连接点(66)的上游处被分配了一个限制压力的装置(63,64),所述限制压力的装置被设计成相对于该共同的油泵(58)或吸入级为单独的组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这些被合一的输出管线(61,62)被分配一个共同的限制压力的装置(68),该限制压力的装置被整合在该共同的油泵(58)或吸入级中。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这些被合一的输出管线被分配了一个共同的限制压力的装置,该限制压力的装置被设计成相对于该共同的油泵或吸入级为单独的组件。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这两个输出管线是分离的,每个输出管线被分配了一个限制压力的装置以及一个油泵或吸入级,所述限制压力的装置以及所述油泵或吸入级为一些单独的组件或为一些彼此整合的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Dr.Ing.h.c.F.保时捷股份公司,未经Dr.Ing.h.c.F.保时捷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56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