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01560.7 申请日: 2010-10-08
公开(公告)号: CN101940642A 公开(公告)日: 2011-01-12
发明(设计)人: 罗国安;刘平;胡坪;王晓柠;张敏;周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6/744 分类号: A61K36/744;A61P1/16
代理公司: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代理人: 薛琦;钟华
地址: 200237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中药 组合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具体的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国内肝炎病毒携带者约1.2亿,肝炎患者达3000多万。肝炎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癌的比例非常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寿命和生存质量。另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及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开发治疗肝胆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茵陈蒿汤始载于汉代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热,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方中茵陈为治黄疸之专药,能清泄肝胆郁热,且能利湿以退黄疸,为君药;栀子清利三焦湿热,为辅药;大黄降泄瘀热,为佐使药。大量统计资料显示,在对于黄疸型肝炎的治疗中,茵陈蒿汤对于降低黄疸指数,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以及恢复肝功能均有显著效果。

茵陈是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径,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中国药典2010版,223页)。茵陈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热利湿,利胆退黄。茵陈中主要含有挥发油、有机酸、黄酮、香豆素、色原酮类等化学成分,其中有机酸类化合物是幼苗及抽茎时期含量最高的有效成分,代表性的有机酸有绿原酸、异绿原酸A/B/C、新绿原酸及其异构体等。花茵陈中含有较多的有机酸(绿原酸类及阿魏酰喹尼酸类)、黄酮类化合物(Characteriz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the Chinese herbal drug Artemisia annu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AND BIOMEDICAL ANALYSIS  卷:47期:3页:516-525),花茵陈的花蕾中含有含量较高的香豆素、色原酮类成分。不论是绵茵陈还是花茵陈,其绿原酸类化合物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对肝细胞的破坏作用,具有保肝作用。

栀子是茜草科植物山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栀子中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类、藏红花素类、绿原酸类、挥发油、多糖等化合物,目前已知栀子中含有十几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包括栀子苷、羟异栀子苷、栀子苷酸、京尼平苷等。栀子苷是栀子中一种重要的环烯醚萜类苷,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具有清热解烦、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作抑菌剂及清热解毒剂;栀子苷还具有利胆消炎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胆道感染等。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大黄的炮制品有多种类型,如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等,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大黄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有鞣质类、蒽醌衍生物类、芪类、苯丁酮苷类、萘衍生物类、色原酮类等。鞣制及其前体占生大黄总成分的10%~30%,属水解型鞣质的有30多个,属缩合型鞣质的有37个。蒽醌衍生物约占生大黄总成分的3%~5%,大部分为葡萄糖结合苷,游离苷元有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二蒽酮类有掌叶二蒽酮A、B、C,大黄二蒽酮A、B、C及番泻苷A、B、C、D、等。此外,大黄还含有糖类、有机酸、无机物、游离氨基酸及蛋白质、挥发性化合物等。经炮制后,具有强泻下作用的番泻苷类含量急剧下降,因此制大黄较生大黄泻下力缓。大黄具有保肝、利胆作用,可明显降低SGPT活性,恢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肝细胞RNA合成;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增强犬胆囊收缩,松弛奥狄括约肌;疏通肝内毛细血管,从而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阻止轻型肝炎向重型肝炎转化,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15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