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诱导花生不定芽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98256.7 | 申请日: | 201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0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友;黄冰艳;苗利娟;汤丰收;董文召;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张爱军 |
| 地址: | 45000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诱导 花生 不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织培养诱导花生丛生芽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诱导花生不定芽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提高花生的产量、质量,离不开优良品种,花生组织培养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花生育种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有些作物建立起了高效的植株再生体系,筛选出高诱导率基因型(如水稻的日本晴,中华11),但大多数作物的植株再生率仍很低(1%-30%),成为限制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的瓶颈。目前花生丛生芽诱导率报道的平均不超过50%,且稳定性和重复性差。花生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是花生基因转化的基础。植株再生受基因型影响很大,同时也和外植体类型及培养基配方有关。细胞分裂素在组织培养诱导芽再生中比较有效,BA和TDZ在多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诱导率高、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组织培养诱导花生不定芽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诱导花生不定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种子预培养 选取成熟的豫花1号花生种子,先用70%乙醇浸润20-30s,然后用0.1%的HgCl2溶液消毒8-10min,用无菌水冲洗5~6次,然后在无菌水中浸泡2~3h,将花生种皮去掉,再去掉一片子叶,将剩下带有胚芽的另一半子叶接种于不添加激素的MS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25~26℃,光照时间12-14h/d,光照强度1000-2000 lx,培养4天;
(2)外植体制备 将培养后的花生子叶掰掉,夹紧胚轴,用无菌刀片将花生幼叶从基部切下,将幼叶横切,平均分成三份,或从近叶柄1/3处一分为二,得到外植体;
(3)诱导和分化 将外植体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为25~26℃、光照时间12-14h/d,光照强度1000-2000 lx,培养7-8天后外植体边缘出现绿色芽点,转到继代培养基中,再培养18-22天获得诱导芽。
所述诱导培养基为:MS +BA 3 mg/L +NAA 0.4 - 0.8 mg/L +TDZ 0.1 - 0.3 mg/L +AgNO3 3.5 mg/L。
所述继代培养基为MS +BA 5 mg/L +NAA 1mg/L +AgNO3 3.5 m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严格筛选,选出基因型豫花1号作为外植体,经过种子预培养、外植体制备和诱导、分化等环节,得到花生不定芽,比目前文献报道的花生丛生芽的诱导率高,经多次接种试验证明,诱导率结果稳定,重复性较好。
(2)本发明优化了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使外植体萌发不定芽的时间大大提前,萌发时间从原来的14天左右,提前到7-8天。
(3)本发明方法可获得稳定的高诱导率,豫花1号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MS +BA 3 mg/L +NAA 0.4 mg/L +TDZ 0.3 mg/L +AgNO3 3.5 mg/L;MS +BA 3 mg/L +NAA 0.8 mg/L +TDZ 0.1 mg/L +AgNO3 3.5 mg/L;MS +BA 3 mg/L +NAA0.8 mg/L +TDZ 0.3 mg/L +AgNO3 3.5 mg/L),芽诱导率稳定在90%以上,分别为91.6~92.5%、97.5~98.5%、99.5~100%。
而同样条件下开农49、开农30、豫花15号在MS +BA 3 mg/L +NAA0.8 mg/L +TDZ 0.3 mg/L +AgNO3 3.5 mg/L培养基上培养,其不定芽诱导率分别为51.2~52.6%、31.8~33.5%、36.8~38.5%。可看出,豫花1号作为外植体时的不定芽诱导率比其他品种优势明显。
附图说明:
图1:豫花1号外植体在MS +BA 3 mg/L +NAA0.8 mg/L +TDZ 0.3 mg/L +AgNO3 3.5 mg/L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情况。图中外植体切口边缘的绿色突起为诱导产生的不定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82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