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等离子渗硫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8115.5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6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陶治安;史立新;王占良;司徒春;陈志辉;李文兵;文江;罗磊军;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马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38 | 分类号: | C23C8/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23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等离子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的表面热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气体等离子渗硫工艺。
背景技术
渗硫层是一种以硫化亚铁(FeS)为主要成份的硫铁化合物。表面呈微孔状,其显微硬度为HV40-100。FeS的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与石墨相同,呈磷片状。有很低的干摩擦系数。有很好的自润滑性能,渗硫层与基体的结合是网状渗透方式,与金属基体呈参差不齐的锯齿状结合,因此有很好的结合力。渗硫层中的微孔可贮存润滑剂,形成稳定的油膜,使油膜的耐压力提高2-3倍,阻碍了摩擦副之间的直接接触。特别是在缺油、高速度、高载荷、高冲击的工况条件下,耐磨效果更加显著。在轴承和各种机械零件中应用,可提高使用寿命2-3倍。
渗硫技术早在1974年法国已普遍开始使用,至80年代法、美、意等国已有千余家企业采用。1985年日本汽车工业开始应用。可以说国外机械产品(如汽车、发动机等)使用寿命较长的技术关键就在于渗硫处理。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也已有渗硫技术的应用,主要应用在纺织行业和军工行业。但是,当时国内外主要都是采用电解渗硫法。由于电解渗硫法存在严重环境污染,渗硫剂含有剧毒硫氢化合物,渗硫剂寿命短、成本高,处理温度也偏高,降低零件基体硬度,难以大量推广应用。
为了克服上述电解渗硫的缺点,国内90年代末已有些单位开展了等离子渗硫的研究,如清华大学、铁道科学院、武汉首发离子设备有限公司等。发表了一些论文,还申报过专利。同时还有几个小型企业对外营业,他们共同点就是使用卧式离子渗硫炉,用固体硫磺加热产生的硫蒸气作为等离子渗硫的气源。我公司前期还曾到几个企业协作过几批轴承零件渗硫处理。通过对协作轴承零件解剖分析发现,存在如下严重问题:①表面颜色不均匀,有白有黑(表面应为均匀的灰黑色)。②渗硫深度很浅,为0-1μm。③渗硫表面含硫量很低,为0-7%左右,如果渗硫表面全部为FeS覆膜的话,含硫量应为36%左右。轴承零件试用效果也不明显。产生上述渗硫质量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采用固体硫磺一次性定量放入渗硫炉膛内加热蒸发,在渗硫过程中,很难控制硫的蒸发量,蒸发量若太多,炉内气氛会很难均匀,从而造成硫离子分布不均匀,渗硫不均匀,零件表面自然含硫量不均匀,渗层深浅不均匀,颜色也不均匀,蒸发量太少,又不能渗硫,很难控制,很难保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等离子渗硫工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司购置了一台离子渗硫设备,自行试验开发等离子渗硫工艺。解决了渗硫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该工艺是将钢铁零件置于直流高电压、高真空的密封渗硫炉中,并通入适量的氢气、氩气和氨气等载体气和硫化氢渗硫气氛。这些气体进入渗硫炉后即分裂成氮、氢、氩和硫的等离子状态。并高速撞击处于阴极板的钢铁零件表面,使工件升温。其中硫离子渗入零件表面形成硫化亚铁,覆盖整个零件表面从而达到渗硫的目的。渗硫炉示意图见附图1。
采用硫化氢(H2S)气体通过流量计,通入渗硫炉内作为渗硫气源的方法,取代了将固体硫磺一次性放入炉内加热蒸发作为渗硫气源的方法,从而解决了通入炉内渗硫气源适量,炉内气源分布均匀,炉内硫离子均匀,零件表面渗硫均匀,表面含硫量均匀,表面渗硫层深度均匀,表面颜色均匀等问题。另外,渗硫气体排出口采用水封,H2S和NH3等有害气体可以溶于水中,对环境完全没有污染,本发明采用氨气,氢气和氩气为载气体,同时通入炉内,载气体可单独使用,如氨气加硫化氢,氢气加硫化氢,也可联合使用,如氢气加氩气加硫化氩等等。
本发明的具体工艺如下:
1、渗硫设备与通用的立式离子氮化炉基本相同,只是局部有些改进,如:采用4通道各带流量计的气体输入管,带有两个真空泵,两个温度显示和控制仪,两套真空度显示和控制仪。整个渗硫过程采用PLC控制系统控制。(示意图见附图1)
2、待处理工件经清洗后均匀摆放在炉内阴极料盘上,炉罩为阳极,盖好炉罩后启动真空泵开始抽真空,真空度50-1000Pa可调,(优选渗硫真空度范围:300-800Pa)
3、当真空度达到50Pa时,加上直流高电压,电压调整范围为300-1000V(优选:500-800V)在高电压和高真空条件下,气体裂解为等离子,并撞击阴极和工件。炉内产生辉光等离子撞击工件产生热量使工件升温,工件温度自动控制,控制温度范围100-650℃(高碳铬轴承钢轴承:130-250℃,耐高温轴承:300-600℃),电流:0.1-100A(优选:1-50A)根据不同工件要求来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马轴承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马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81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波液封尾气吸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超低压等离子喷涂设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