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手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5850.0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4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胡锋;滕明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迎君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1/02 | 分类号: | B01J31/02;C07D207/09;C07C201/12;C07C205/45;C07D307/4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对称 michael 加成反应 手性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领域,具体为一种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的手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Michael 加成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碳-碳健形成反应,尤其硝基烯烃与醛酮的加成的加成产物是β-氨基酸等重要化合物的前体。其仲胺的催化机理是仲胺与醛或酮形成活性很高的亚胺,从而活化醛酮来达到催化硝基烯烃与醛酮反应的效果。Michael 加成反应是一类很有用的有机反应,不对称的Michael 加成反应现在更是成为了研究热点。现有技术中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催化剂催化反应时间长,又或者是合成原料较贵不利于催化剂的工业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了一种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的手性催化剂,以解决现有技术催化时间长,合成原料贵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这种手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所述的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的手性催化剂,表达式为:
。
这种不对称Michael 加成反应的手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氮气保护下将(S)-联萘酚二酸(8.79 - 9.8g),草酰氯(14-20 mL)和吡啶(0.5-0.6 mL)的100-140 mL的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室温搅拌4小时,然后回流过夜;冷却后蒸干,用正己烷洗涤,过滤,滤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立即将固体慢慢滴入KSCN(硫氰化钾)(0.533 -1.0 g)的丙酮(10 -15 mL)中,室温搅拌2小时,过滤,直接用于下一步;该步骤合成式为:
;
2) 将L-proline(L-脯氨酸)(8.5-13.5g),CH2Cl2(20-40 mL)和1M NaOH溶液(10-20mL)的混合物剧烈搅拌,然后将(Boc)2O(15.8-25.1g)溶解在CH2Cl2(10-30 mL)中缓慢的滴入;剧烈搅拌过夜,用1 M HCl溶液调pH值为3~5,分液,水层用CH2Cl2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蒸干,过柱得到白色固体。该步骤合成式为:
;
3)BOC-L-Proline(BOC-L-脯氨酸)(15 - 21.5 g)溶解在20-40mL CH2Cl2中,加入K2CO3(32 - 42 g)和20 mL DMF(二甲基甲酰胺),室温搅拌半小时,然后加入MeI(17 - 21 g)室温搅拌过夜,水洗,干燥,快速过柱得产物;该步骤合成式为:
;
4)BOC-L-脯氨酸甲酯(17 - 23 g)溶解在20 - 40 mL乙醇中,加入NaBH4(7.3 - 11.4 g)和LiCl(8 -12.3 g),室温搅拌4小时,水洗,干燥,快速过柱得产物;该步骤合成式为:
;
5)BOC-L-脯氨醇(15 - 20.2 g)溶解在40 - 60 mL的吡啶当中,0℃加入TsCl (18 - 28.5 g),搅拌3小时,用稀酸洗涤,然后用稀碱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干燥,过滤,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
6) BOC-L-脯氨醇对甲基磺酸酯(3.56 - 6g)溶解在20 -40mL的DMF当中,加入NaN3(1.95 - 3.3g),升温65℃搅拌3小时,降温,在冰盐浴下小心加入冰水淬灭,用乙醚萃取,干燥,蒸干,直接用于下一步;该步骤合成式为:
;
7) BOC-L-脯氨叠氮(3.56 - 5 g)溶解在20-30 mL的THF当中,加入PPh3(1.95 – 2.5 g),升温回流3小时,降温,用稀盐酸成盐,稀碱去盐来回用乙醚萃取,合并有机相,干燥,蒸干,直接用于下一步;该步骤合成式为: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迎君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迎君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58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