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重机及其变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2706.1 | 申请日: | 201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8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单增海;贾体锋;张正得;王志;陈志芳;李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54 | 分类号: | B66C13/5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晨光;魏晓波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重机 及其 变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变位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变位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吊装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项目不断增加。风力发电、火电、核电等能源行业建设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吊装工程正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起重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起重机的操纵室是实现起重机工作的指挥中心,是人机连接的纽带。
操纵室安装于起重机转台,根据起重状态、运输状态的不同要求,需要改变操纵室的位置。在起重工作状态时,将操纵室转动到转台前方,保证工作人员的视野开阔;在运输状态时,将操纵室转动到转台后方,以符合道路交通要求。因此,需要在操纵室与转台之间设置变位装置,通过变位装置的作用实现操纵室根据不同状态的需要改变位置。
请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变位装置和操纵室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如图所示,变位装置包括油缸2、旋转架3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4。油缸2的一端连接于操纵室1的顶部,另一端铰接于旋转架3,旋转架3与操纵室1的中部铰接,旋转架3的下部与蜗轮蜗杆传动机构4连接,蜗轮蜗杆传动机构4与转台(图中未显示)固定连接,并能够驱动旋转架3带动操纵室1相对于转台前后转动。
工作时,操纵室1位于转台侧面,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在行驶过程中,为了满足道路交通的相关规定,保证整车的宽度符合要求,需要驱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4将操纵室1旋转于整车后方。在一些操作情况下为了保证工作人员视野开阔,操纵室1需要相对于地面有一定的仰角,通过对油缸2的控制,能够实现操纵室1相对于地面形成20度的仰角。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旋转架3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传递动力,自身相对于操纵室没有位置形状的变化。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方案中,由于操纵室的位置通常较高,给工作人员进出操纵室带来很大的不便,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并且,在一些情况工作人员的视野仍不够广阔。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出操纵室并且扩大工作人员视野的变位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位装置,能够实现操纵室在垂直面的上下移动,方便人员进出操纵室并且增加操纵室的位置变化扩大工作人员视野。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上述变位装置的起重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位装置,设置在工程机械的转台和操纵室之间,该变位装置包括四连杆机构和第一传动机构,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依次铰接的机架体、上连架杆体、连杆体和下连架杆体;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体与所述转台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四连杆机构相对于转台水平转动,所述上连架杆体和所述下连架杆体之一与所述机架体之间设置第一油缸,所述连杆体连接所述操纵室。
优选地,所述上连架杆体、所述下连架杆体、所述连杆体和所述机架体具体为箱型体。
优选地,所述下连架杆体置于所述上连架杆体的箱型结构内,所述第一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连架杆体的下部和所述机架体铰接。
优选地,所述连杆体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操纵室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操纵室相对于所述连杆体水平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杆体和所述操纵室之间的支架,所述支架通过轴线位于竖直面内的铰接轴与所述连杆体连接,且所述支架与所述连杆体之间设有第二油缸。
优选地,所述支架通过轴线水平设置的铰接轴与所述操纵室铰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三油缸。
优选地,所述连杆体通过连接副座与所述支架连接;在水平投影面上,所述连接副座相对于所述连杆体偏向一侧,所述变位装置转到所述转台后方时,操纵室位于转台的里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为摆动马达,所述摆动马达与所述连杆体固定连接,所述摆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操纵室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为摆动马达,所述摆动马达与所述转台固定连接,所述摆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机架体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转台和操纵室,所述起重机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变位装置,所述变位装置连接于所述转台和所述操纵室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27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石英金属卤化物灯
- 下一篇:三环苯并吡喃化合物的新的晶形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