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氮化铝陶瓷的低温烧结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89059.9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8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宽;刘平;周敬恩;马明亮;席生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581 | 分类号: | C04B35/581;C04B35/6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氮化 陶瓷 低温 烧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氮化铝陶瓷的低温烧结方法,属于氮化物陶瓷领域。
背景技术
氮化铝具有高热导率、高电绝缘性及与硅相近的热膨胀系数,因而在通讯和电子器件领域受到重视,已成为目前最有希望的新一代陶瓷基片材料,也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高温结构陶瓷材料。
近年来氮化铝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其应用却呈献相对停滞状态,氮化铝陶瓷性能优异,但其商品化程度较低,原因在于氮化铝陶瓷产品价格高昂,其中氮化铝烧结温度高也是造成其价格高、难以商品化的关键。
因为氮化铝属于共价键晶体,无添加剂时难于烧结致密。一般的制造工艺大多采用加入一定量的CaO或者Y2O3等碱土金属或者稀土金属氧化物做烧结助剂,在1800℃以上的高温烧成氮化铝陶瓷,所得的氮化铝陶瓷组织扫描图见附图1。如果能把氮化铝烧结温度降至1600℃附近将大大降低其烧结成本。研究者主要还是采用添加较多的烧结添加剂,在较低温度下形成液相,通过液相烧结机制完成氮化铝陶瓷的致密化。但是过多的添加剂,往往会形成包裹氮化铝晶粒的第二相,使得氮化铝陶瓷的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氮化铝陶瓷及其低温烧结方法,使得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具体地说,本发明采用平均颗粒尺寸为8~20μm,氮化铝晶粒尺寸约为30nm的氮化铝粉末进行低温烧结,烧结温度为1500~1600℃。
一种高性能氮化铝陶瓷的低温烧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氮化铝粉末加入烧结助剂,混合后装入石墨模具中,然后将其放于真空热压烧结炉中烧结,控制烧结温度为1500~1600℃,压力为2Mpa,真空度为10-2帕,时间为1h,烧结后切断电源并随炉冷却到室温,最终得氮化铝陶瓷。
所述的氮化铝粉末的平均颗粒尺寸为8~20μm,氮化铝晶粒尺寸约为30nm;
所用的烧结助剂为工业级CaO,YF3和Y2O3任意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混合物,烧结助剂的用量按其占氮化铝粉末重量的1~3%。
本发明低温烧结方法制备的氮化铝陶瓷具有较好的性能,热导率介于120~150W·m-1·K-1之间,三点弯曲强度为400~500MPa,显微硬度为Hv1200MPa,气孔率为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平均颗粒尺寸为8~20μm,氮化铝晶粒尺寸约为30nm的氮化铝粉末,在低于1600℃的烧结温度下烧结即可制得高致密度(烧结体的气孔率降低至1.1%)的氮化铝陶瓷,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在这样的烧结温度下,下游厂商就可以使用MoSi2作为烧结炉的加热元件,烧结炉的尺寸会变小,且结构也会变简单,这对批量生产来说就可能实现连续烧结,非常适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提供的低温烧结方法所得的高性能氮化铝陶瓷,其热导率介于120~150W·m-1·K-1之间,三点弯曲强度为400~500MPa,显微硬度为Hv1200Mpa,。
附图说明
图1、普通氮化铝粉末1800℃烧结后显微组织图
图2、实施例1所得氮化铝陶瓷,即在温度1600℃下烧结的显微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工艺和特点,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原料氮化铝粉末的平均颗粒尺寸为8μm,颗粒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所选用的添加物为工业级CaO,添加物的总量为1%;
烧结工艺为:将烧结助剂加入氮化铝粉末,混合后装入石墨模具中,然后将其放于热压炉中,烧结温度为1600℃,压力为2MPa,加压烧结采用到温加压法,在保温时间内保持压力,烧结时间为 1h,然后随炉降温。烧结在真空中进行,真空度为10-2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90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