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和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85446.5 | 申请日: | 2010-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5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有智;焦纬洲;祁贵生;袁志国;申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 |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 地址: | 03005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氧化锌 制备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锌氨络合物与热蒸汽在旋转填料床中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锌的前驱体,经焙烧后制得纳米氧化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蒸汽从旋转填料床的气体进口(6.2)进入旋转填料床后沿填料层(6.3)的径向通过填料层进入填料层内侧;锌氨络合液从旋转填料床的液体进口(6.5)进入旋转填料床内部的液体分布器(6.4),然后经液体分布器(6.4)均匀地喷洒在填料层(6.3)内缘上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填料层的径向由内到外通过填料层,热蒸汽与锌氨络合液实现接触反应,完成蒸氨沉锌过程,反应后的含有氧化锌前驱物的混合物经旋转填料床的液体出口(6.7)进入产品储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旋转填料床(6)的旋转速度为200-2800r/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蒸汽与锌氨络合液气液比为(10~80)kg∶(40~400)L,热蒸汽的温度为120~160℃,锌氨络合液由粗品氧化锌、碳酸氢铵、氨水混合而成,各组份的摩尔比例为[Zn2+]∶[NH3]∶[CO32-]=1∶4∶1锌氨络合液中锌的质量分数占溶液总质量的5-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焙烧温度为350-550℃。
6.一种专用于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釜(1)、锌氨络合液储罐(11)、旋转填料床(6)以及产物储槽(7),旋转填料床的气体进口(6.2)设于外壳的顶部,液体出口(6.7)设于外壳的底部,填料层(6.3)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液体出口(6.7)和气体进口(6.2)的开口方向,液体进口(6.5)和气体出口(6.6)为管状,液体进口(6.5)外套设气体出口(6.6)且二者呈同心圆环设置;锌氨络合液储罐(11)与旋转填料床的液体进口(6.5)相连接,蒸汽釜(1)连接缓冲罐(2),缓冲罐(2)的气体出口与旋转填料床的气体进口(6.2)连接,旋转填料床的液体出口(6.7)连接产物储槽(7)。
7.一种专用于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釜(1)、锌氨络合液储罐(11)、旋转填料床(6)以及产物储槽(7),旋转填料床的气体进口(6.2)设于外壳的顶部,液体出口(6.7)设于外壳的底部,填料层(6.3)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液体出口(6.7)和气体进口(6.2)的开口方向,液体进口(6.5)和气体出口(6.6)为管状,液体进口(6.5)外套设气体出口(6.6)且二者呈同心圆环设置;锌氨络合液储罐(11)与旋转填料床的液体进口(6.5)相连接,蒸汽釜(1)连接缓冲罐(2),缓冲罐(2)的气体出口与旋转填料床的气体进口(6.2)连接,旋转填料床的液体出口(6.7)连接产物储槽(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出口(6.7)与外壳的底部设置为一体,外壳的底部呈V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出口(6.7)与外壳的底部设置为一体,外壳的底部呈V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544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备多点触控功能的触控输入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解码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