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变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5160.7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3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何其旸;张翼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45/00 | 分类号: | H01L4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屈蘅;李时云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 存储 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变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相变随机存储器(PCRAM)与目前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闪存(FLASH)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其体积小,驱动电压低,功耗小,读写速度快,非挥发。相变存储器件不仅是非挥发性存储器,而且有可能制成多机存储,并使用于超低温和高温环境,抗辐照、抗震动,因此不仅将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的便携电子产品,而且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尤其,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其高速、非挥发性正好弥补了闪存(FLASH)和铁电存储器(FeRAM)的不足。Intel公司就曾预言相变存储器件将取代FLASH、DRAM和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芯片将很快进入市场。国际半导体联合会在2001年的路线图中,同样把相变存储器件预测为可以最先实现商业化的存储器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研制相变随机存储单元器件就显得更加迫切。
相变存储器件包括由相变材料制成的相变层,相变材料处于晶态和非晶态时的电阻有很大不同,即相变材料可具有两相,可根据它们的电阻值区分所述两相。随温度的变化相变材料发生可逆变化,目前已开发出很多相变材料。
具体的说,在相变存储器件中,为了从非晶态转变到晶态,需要供应相变材料超过能量势垒的热量。非晶态表现出更高的电阻,对应数字值“1”,晶态表现出更低的电阻,对应数字值“0”,当电流通过电极时,在相变层和底部电极之间的接触区产生焦耳热,从而导致在晶态和非晶态之间产生可逆相变,以记录信息。其中集中发生相变的区域叫做程序容积(program volume,PV)区。
更具体的说,在接近熔点的温度供应相变材料以热量之后,当相变材料迅速冷却后,它转变为非晶态。在低于熔点的结晶温度长时间地供应相变材料以热量之后,当相变材料冷却时,它转变为晶态。
请参考图1A至图1E,其为现有的相变存储器件制造方法的各步骤相应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参照图1A,首先,提供一半导体基底11,所述半导体基底11中形成有晶体管,所述晶体管可使用传统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来形成,为简化,此处以空白半导体基底表示。接着,利用公知的方法,在半导体基底11上形成介电层13,并在介电层13中形成电连接所述晶体管的下电极12。
参照图1B,随后,在所述介电层13上依次形成氮化硅层14、刻蚀阻挡层15以及绝缘层16。所述刻蚀阻挡层15的材料可以为氮化硅、多晶硅、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绝缘层16的材料可以为氮化硅或二氧化硅,其厚度为接下来,以刻蚀阻挡层15为刻蚀停止层,对绝缘层16进行干法刻蚀,以形成贯穿绝缘层16的第一开口16’。
参照图1C,之后,在绝缘层16和所述刻蚀阻挡层15上沉积刻蚀层薄膜17,由于第一开口16’的存在,使得刻蚀层薄膜17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截面宽度小于第一开口16’的截面宽度,所述凹槽决定了后续形成的通孔的尺寸。所述刻蚀层薄膜17的厚度越厚,则形成的凹槽的截面宽度越小。
参照图1D,接着,依次刻蚀凹槽下方的刻蚀层薄膜17、刻蚀阻挡层15和氮化硅层14,以形成贯穿绝缘层16、刻蚀阻挡层15以及氮化硅层14的通孔14’。
随后,去除覆盖在绝缘层16上的刻蚀层薄膜17,所述凹槽侧壁的刻蚀层薄膜17被保留下来,业界通常将所述凹槽侧壁的刻蚀层薄膜称为刻蚀层17’,刻蚀层17’做得越厚,对应的通孔14’越小,因此刻蚀层17’具有控制通孔14’大小的作用。刻蚀层17’的材料为氧化硅或氮化硅,其刻蚀速率与氮化硅层14的刻蚀速率相同或相近。
参照图1E,在通孔14’中填入相变层18,使相变层18与下电极12电连接。其中,相变层18的截面宽度比下电极12的截面宽度小。相变层18与下电极12接触的区域为程序容积区,而程序容积区的区域越小,即相变层18与下电极12接触的区域面积越小,能够有效加热相变层18使其发生相变的电流越小,即相变存储器件所需的操作电流越小。因此,通过缩小相变存储单元中相变层18与下电极12的接触面积使相变存储器件操作电流变小,成为研制相变随机存储单元器件的重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51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便插座
- 下一篇:硅胶压延涂布复合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