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停缸挺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1937.2 | 申请日: | 201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0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武涛;李冲霄;钱承炬;张华;郝晓伟;孔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F02D13/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昱;谭祐祥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停缸挺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挺柱装置,尤其涉及可实现气门机构升程在长升程和零升程两级可调的发动机停缸挺柱装置,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汽车在加速或者爬坡时具备有充足的动力,需要在设计时为发动机预留出后备功率。这样将会造成发动机经常处在低负荷的工况下进行工作,因而存在着效率低、油耗高等问题。对此,可以采用发动机停缸技术来加以解决。“发动机停缸”是指在特定工况下停止发动机气缸中某些气缸的工作,同时使气门停止运动,所以为了保证发动机的总输出功率保持不变,工作气缸就必须在高负荷状况下运行,此时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大、泵气损失小并且热效率高,因而可以降低油耗。促使气缸停止工作的手段通常是停止喷油和进排气门运动,因此需要特殊机构来实现气门停止运动并能使其重新工作。
目前公开的涉及发动机停缸技术的专利基本上都是针对摇臂式气门机构的,因为相对于通过凸轮直接驱动挺柱的气门机构而言,摇臂式气门机构的凸轮运动传递到气门运动的过程较长、零件较多,这使得其在安装尺寸方面所受限制较小,而相应地实现发动机停缸的技术方案较多并且易于实现。然而,对于凸轮直接驱动挺柱型气门机构,由于其零件少、安装空间小,所以实现发动机挺缸的技术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独特的发动机停缸挺柱装置,其能够针对凸轮直接驱动挺柱型气门机构实现其升程在长升程和零升程两级可调,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停缸挺柱装置,其包括:
壳体,其罩设于气门机构上且其上端封闭而与凸轮相接触,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开口;
支架,其装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其一端通过夹设于该支架和所述壳体之间的第一弹性部件被抵靠在所述气门机构的气门杆上;以及
锁销组件,其装设于每一个所述开口中并被构造成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时与所述支架相接触配合以阻止所述壳体与支架产生相对运动,而当发动机停缸时则与所述支架相分离以使得所述壳体能在所述凸轮作用下与支架产生相对运动。
在上述的发动机停缸挺柱装置中,优选地,所述锁销组件包括:
锁销衬套,其装设于所述开口中并且具有封闭端和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开口端;
锁销,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被紧密套设于所述锁销衬套内且能进行滑动,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锁销衬套的开口端并与所述锁销衬套的内壁之间形成腔体;
锁销密封件,其设置于所述锁销衬套的开口端并与所述锁销的第二端相配合以对所述腔体进行密封,所述腔体内装填有液压传动用液体;以及
第二弹性部件,其装设于所述锁销衬套内部的封闭端和所述锁销之间。
在上述的发动机停缸挺柱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突出部,其被构造成:
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在经由所述液压传动用液体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分别对所述锁销施加的作用力达到平衡后,由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锁销相接触配合以阻止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架产生相对运动;以及
当发动机停缸时,在经由所述液压传动用液体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分别对所述锁销施加的作用力下,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锁销相分离以使得所述壳体能在所述凸轮作用下与所述支架产生相对运动。
在上述的发动机停缸挺柱装置中,优选地,所述锁销衬套上设有第二突出部,其被构造成:
当发动机停缸时,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锁销相分离而使得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架产生相对运动后,由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接触配合以限制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架之间的相对运动距离。
在上述的发动机停缸挺柱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液压传动用液体是液压油。
在上述的发动机停缸挺柱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壳体和/或所述锁销衬套呈圆筒状。
在上述的发动机停缸挺柱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开口设有2个,其沿径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在上述的发动机停缸挺柱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开口设有3个,其沿周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在上述的发动机停缸挺柱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对称结构,并且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被装设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上。
在上述的发动机停缸挺柱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或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压缩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19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