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器及电池冷板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0517.2 | 申请日: | 201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0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远;邓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0 | 分类号: | H01M10/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孙大为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器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器和电池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热设计是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于新能源汽车电子而言,通常发热量较大的控制器、电池系统的冷却尤其显得重要。特别是一些使用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控制器,其发热量较大,工作时温度可以达到上百度,更需要实现高效的冷却。
目前,常通过在控制器、电池系统表面覆盖散热冷板的方式实现控制器、电池系统的冷却。散热冷板为中空的金属板,其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之间的冷却管道。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流入,经过冷却管道,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带走金属传来的热量,被加热的冷却液从冷却液出口流出;如此往复,实现控制器、电池系统的冷却。
现有的冷板采用两种设计,一种是冷却管道无鳍片设计;另一种是冷却管道有鳍片设计。但是目前的有鳍片冷板采用均一化的鳍片顺排或叉排设计。无鳍片的散热器在同样散热材料的方案中,散热性能相对较差,但流动阻力较小;带鳍片的顺排或叉排设计冷板散热性能较好,但流动阻力较大。因此,急需要一种低热阻、低流阻控制器及电池冷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器及电池冷板,它可以使整体的冷却系统具有低热阻、低流阻的优良性能。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及电池冷板;包括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之间的冷却管道内有冷却鳍片,所述靠近冷却液入口的冷却鳍片直径大于远离冷却液入口的冷却鳍片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使整体的冷却系统具有低热阻、低流阻的优良性能;使流体系统具有较高的散热能力,降低了系统设计中对工艺的较高要求,降低了工艺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冷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变通流界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不等径、不等间距鳍片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鳍片入口减阻导向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减液阻带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冷板,2冷却液入口,3冷却液出口,4冷却管道,5冷却鳍片,6第一部分冷却鳍片,7第二部分冷却鳍片,8第三部分冷却鳍片,9减阻导向口,10减液阻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为一种控制器及电池冷板1;包括冷却液入口2和冷却液出口3,冷却液入口2和冷却液出口3之间的冷却管道4内有冷却鳍片5,上述冷却鳍片5延冷却管道4方向可以分为多个部分。本发明优选的冷却管道4自冷却液入口2到冷却液出口3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冷却鳍片6、第二部分冷却鳍片7、第三部分冷却鳍片8。
上述靠近冷却液入口2的冷却鳍片直径大于远离冷却液入口2的冷却鳍片;上述第一部分冷却鳍片6的直径为4mm、第二部分冷却鳍片7的直径为3.5mm、第三部分冷却鳍片8的直径为3mm。
上述靠近冷却液入口2的冷却鳍片间距大于远离冷却液入口2的冷却鳍片。上述第一部分冷却鳍片6的间距纵向为5mm、横向为6mm,第二部分冷却鳍片7的间距纵向为4mm、横向为5mm,第三部分冷却鳍片8的间距纵向为3.5mm、横向为4mm;
上述靠近冷却液入口2的冷却鳍片所处管道的通流截面深于远离冷却液入口2的冷却鳍片所处管道的通流截面。所述第一部分冷却鳍片6所处管道的通流截面深于第二部分冷却鳍片7所处管道的通流截面,所述第二部分冷却鳍片7所处管道的通流截面深于第三部分冷却鳍片8所处管道的通流截面;所述第一部分冷却鳍片6所处管道、第二部分冷却鳍片7所处管道、第三部分冷却鳍片8所处管道之间的通流截面呈斜坡过度。上述第一部分冷却鳍片6所处管道的通流截面比第二部分冷却鳍片7所处管道的通流截面低0.5mm,第二部分冷却鳍片7所处管道的通流截面比第三部分冷却鳍片8所处管道的通流截面低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05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