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OS晶体管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80069.6 | 申请日: | 2010-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3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根毅;吴宗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36;H01L2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os 晶体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晶体管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沟槽型垂直双扩散晶体管结构,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中,以双扩散MOS晶体管为基础的电路,简称DMOS,利用两种杂质原子的侧向扩散速度差,形成自对准的亚微米沟道,可以达到很高的工作频率和速度。
与普通MOS晶体管相比,DMOS在结构上有两个主要区别:一是将P型、N型杂质通过同一氧化层窗口顺次扩散,形成很短的沟道;二是在沟道与漏区之间加入一个轻掺杂的N-漂移区,其掺杂浓度远小于沟道区。这个区承受大部分所加的漏电压,从而使短沟道效应减弱,提高漏击穿电压,从而实现短沟道与高击穿电压结合而得到的一系列优点。
DMOS晶体管又可分为横向DMOS晶体管(LDMOS)和垂直DMOS晶体管(VDMOS)两种。其中,垂直DMOS晶体管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和高集成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图1所示为传统的TDMOS晶体管结构。
如图1所示,传统的TDMOS晶体管100包括:一N+半导体衬底101以及依次位于其表面的N-外延层102和P型阱区103,多晶硅栅极130位于延伸至外延层102的沟槽内,其与N-外延层102、P型阱区103以及N+掺杂的源区111间有栅氧化层131隔开,该TDMOS晶体管100的漏电极由N+半导体衬底101底面覆盖的漏极金属层120引出,其源电极由覆盖N+掺杂的源区111表面的源极金属层110引出。由图1所示可知,该结构中,源极金属层110位于P型阱区103表面,其与硅体区接触的部分为轻掺杂的P型阱区103,此处金属-半导体接触易引发各种寄生效应,影响晶体管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MOS晶体管,改善现有结构中的金属接触,防止各种寄生效应的产生,进一步改善器件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MOS晶体管包括:
第一半导体类型的半导体衬底(201);
位于半导体衬底(201)表面的第一半导体类型掺杂的外延层(202);
位于外延层(202)内的、第二半导体类型掺杂的阱区(203);
若干位于阱区(203)内的第一沟槽(210),其沟槽深度大于阱区(203)深度,延伸至外延层(202)内,且该第一沟槽(210)内衬栅氧化层(212)并填充多晶硅形成多晶硅栅(211);
以及:
若干位于阱区(203)内相邻两第一沟槽(210)之间的接触孔(220),其内衬粘合层(232)并填充有第一金属(233)形成金属插塞;
若干位于接触孔(220)下方的第二半导体类型掺杂的体接触区(204);
若干位于阱区(203)内第一沟槽(210)和接触孔(220)之间的第一半导体类型掺杂的源区(231)。
进一步的,半导体衬底(201)和第一半导体类型掺杂的源区(231)均为重掺杂,且源区(231)掺杂浓度小于半导体衬底(201)的掺杂浓度;外延层(202)为轻掺杂,且外延层(202)的掺杂浓度小于半导体衬底(201)和源区(231)的掺杂浓度。
进一步的,体接触区(204)为重掺杂,阱区(203)为轻掺杂,即:体接触区(204)的掺杂浓度大于阱区(203)的掺杂浓度。
进一步的,接触孔(220)孔径为0.2μm~0.5μm,孔深为0.35μm~1μm,该接触孔(220)的孔深大于源区(231)的离子注入深度、且远小于第一沟槽(210)的沟槽深度。
可选择的,接触孔(220)内衬的粘合层(232)为Ti/TiN叠层。
可选择的,接触孔(220)内填充的第一金属(233)为钨(W)。
进一步的,第一沟槽(210)内衬的栅氧化层(212)向外延伸至覆盖源区(231)表面。
进一步的,多晶硅栅(211)表面覆盖有氧化层(214)。
进一步的,覆盖源区(231)表面的栅氧化层(212)和覆盖多晶硅栅(211)表面的氧化层(214)表面均覆盖有一绝缘介质层(213),该绝缘介质层(213)表面与第一金属层(233)表面持平。
可选的,栅氧化层(212)和氧化层(214)表面覆盖的绝缘介质层(213)为硼磷硅玻璃(BPSG)。
进一步的,绝缘介质层(213)及第一金属层(233)表面覆盖有第二金属层(230)。
进一步的,第二金属层(230)为一叠层结构,包括:粘合层(232)和第三金属层(2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00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压管稳压值的恒流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霍尔电流传感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