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色素组分的分离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78067.3 | 申请日: | 2010-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4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 发明(设计)人: | 方崇业;盛军;郝淑美;王宣军;宋爽;严亮;赵红业;蒋智林;向泽敏;杜晓翠;陆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C08B37/00;A23L1/28;A23L1/30;A61K36/82;A61P3/10;A61P3/06;A61P35/00;A61P31/18 |
| 代理公司: | 云南协立专利事务所 53108 | 代理人: | 旃习涵 |
| 地址: | 65020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色 组分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物质的组分分离技术,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按照不同分子量区间对茶色素各组分进行分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低某些疾病发病率等多种功效。尤其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饮茶在降血糖、降血脂、防治肿瘤和艾滋病等方面有确切的功效,使茶叶的保健功能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茶的成分很复杂。据报道,到目前为止茶叶中已分离鉴定的化合物有500余种,其中有机化合物有450余种,无机物营养素也有几十种。现已证明,茶叶中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成分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氨酸、生物碱等等。其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等属于小分子类,而茶色素和茶多糖等属于大分子或高聚物。其中,茶色素是茶功效的重要成分,尤其在发酵茶发酵过程中,形成了茶功效的特征因子,如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不同茶色素分子量差异巨大,从数千道尔顿到数十万道尔顿不等。
现有技术中,茶色素的分离方法主要沿用上世纪50年代Roberts发明的有机溶剂萃取法,即Roberts法。其主要流程为:一定浓度的茶水溶物加等体积氯仿萃取3次(去除咖啡碱和脂溶性色素),氯仿相弃去,水层加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乙酸乙酯相,加等体积2.5%NaHCO3萃取,乙酸乙酯相即为茶黄素(TF),NaHCO3相为茶红素I(TR-I);水相加等体积正丁醇萃取,正丁醇相即为茶红素II(TR-II),水相为茶褐素(TB)。这种分离茶色素的方法目前也是茶色素定义和分类的基础,已经沿用了几十年,但这种茶色素分类和定义的方法存在手续繁、速度慢的不足。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茶叶组分功能和机理研究的需要
茶叶的组分和功效研究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除茶色素外的各组分的分离方法也都比较成熟。目前茶叶各组分的分离多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如茶多糖一般采用乙醇或丙酮沉淀,咖啡碱一般采用乙醇提取,茶多酚采用甲醇、乙醇或乙酸乙酯等萃取,这些分离茶叶组分的方法无一例外的在分离过程中引入了有机溶剂,既带来了生产安全隐患,又提高了分离成本。尤其是最终产品中不可避免的含有有机溶剂残留,给茶叶组分用于人体保健和治疗带来了一个显著的障碍。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存在的技术难题,迫切地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茶色素组分的分离方法,进而为生产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茶叶组分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无污染、低成本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色素组分的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茶叶水溶物的提取:
以茶叶为原料,按干燥茶叶∶水=1∶10~20(W/V)的比例,加水浸泡茶叶;在100℃下煮沸10~30分钟,用120目筛过滤去除残渣,收集水提液;重复该步骤2~4次,合并每次的提取液;加热蒸发浓缩至1/20体积;
(2)超滤膜分离茶色素:
取上述步骤1的所得物15ml,加入带有100000Da规格超滤膜的超滤管中,4500rpm离心40min;离心结束后,截留部分记为MS-1(MembraneSeparated-1),为分子量大于100000的黑色茶色素组分,主要成分为茶褐素和茶多糖;滤过液转移至带有50000Da规格超滤膜的超滤管中,相同条件离心,取出后截留部分记为MS-2,为分子量50000~100000Da的黑红色茶色素组分,成分包括茶多糖、茶红素和部分茶褐素;依此类推,滤过液分别过30000、10000、3000、1000Da规格的超滤膜,上层部分分别记为MS-3(暗红色,主要组分为茶多糖和茶红素)、MS-4(红褐色,主要组分为茶多糖和茶红素)、MS-5(亮红色,主要组分为茶红素)、MS-6(亮红色,主要组分为茶红素),最终分子量小于1000的部分记为MS-7(黄绿色,主要组分包括茶多酚、咖啡因和茶黄素);
或取上述步骤1的所得物1000ml,直接以蠕动泵泵入带有多种规格超滤膜的连续超滤器中,100000Da超滤膜截留的部分记为MS-1,滤过液直接进入50000Da超滤膜进行分离,同理各组分分别记为MS-2、MS-3、MS-4、MS-5、MS-6和MS-7;
(3)茶叶各组分的后处理
经上述步骤2或3得到的各种颜色的茶色素组分,分别加热浓缩至1/4体积后,经高温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制成粉状,得到茶色素各组分成品,可用于茶叶功效和机理研究。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80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