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垢铜基换热表面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4122.1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6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颖;罗向龙;莫松平;何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8/36 | 分类号: | C23C18/36;C23C18/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宋冬涛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垢铜基换热 表面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阻垢铜基换热表面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铜材类换热器与高温水进行热交换时,在换热器的内外表面均会沉积一层导热系数低的水垢,将严重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如热泵热水器中冷凝器浸没在水箱中加热生活用水,热水温度可达到50~95℃。由于水中存在大量Ca2+、Mg2+等金属离子,在受加热与冷却过程的反复进行环境中,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CaCO3、CaSO4、Mg(OH)2、MgSO4、磷酸镁、磷酸钙等沉淀,附在铜管换热表面形成水垢。另外悬浮在水中的固体微粒(如SiO2),在换热壁面上积聚也会形成的污垢,以及在其它机制形成的胶体粒子沉积物也会沉积在换热器表面。换热器表面的水垢或者污垢将严重影响换热器的导热效率,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而换热效果反而变得很差,造成大量能源的损失。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现有常规的处理水垢方法如下:(1)加热前对水进行软化处理,但需增设一个软化水的水处理设备,且时效性较差;(2)在管壁上涂覆憎水涂层,然而憎水涂层将会增大管壁的导热热阻,影响换热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保证铜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系数的前提下,降低其表面能,从而达到阻垢的目的的一种阻垢铜基换热表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导率高,且具有很低的表面能,对成垢晶核的吸附能力较差,同时还对水具有不润湿特性,不利于水垢的沉积与聚集的阻垢铜基换热表面的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阻垢铜基换热表面,在铜基材料的表面覆盖有Ni-P-PTFE复合镀层。Ni-P-PTFE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导热系数,同时可以降低其表面能,从而达到阻垢的目的。
所述的Ni-P-PTFE复合镀层的厚度在2~20微米之间。
阻垢铜基换热表面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包括:
(1)、先对铜基材表面进行前处理;
(2)、对铜基材表面进行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
(3)、对化学镀后的铜基材表面进行后处理。
所述的(2)步骤中铜基材进行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的镀液包括如下组份:
硫酸镍 15~35g/L;
次亚磷酸钠 20~45g/L;
柠檬酸钠 4~12g/L;
乳酸 8~25ml/L;
醋酸钠 8~25g/L;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0.3~0.8g/L;
浓度为60wt%的PTFE 6~18ml/L。
在进行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时,镀液的PH值维持在4.8,施镀温度为80~90℃、搅拌速度600~700r/min,施镀时间在5~60分钟内。
所述的(1)步骤中的前处理的步骤如下:
a、对铜基材表面进行打磨;可以采用400、600、800和1000目水砂纸依次打磨。
b、水洗;
c、除油;
d、水洗;
e、活化;
f、水洗
所述的除油可以在碱洗除油液中进行。所述的碱洗除油液包含以下组份:Na2CO335~45g/L,Na3PO4·12H2O 15~30g/L,NaOH 5g/L。除油的操作条件为:70~80℃条件下浸洗8~15min。
所述的活化中的活化溶液的中包含以下组份:38%盐酸20ml/L,柠檬酸2g/L和氯化钯1g/L。活化的操作时间为70~80s。
所述的以上水洗均为在空气搅拌下的DI水洗。
所述的后处理步骤可以是先水洗,然后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41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