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V槽皮带轮的旋压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2168.X | 申请日: | 201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1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杜朝晖;吴德俊;王荣胜;段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昊通旋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3/26 | 分类号: | B21D53/26;B21D22/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带轮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零部件中皮带轮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汽车空调离合器双V槽皮带轮的旋压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双V型槽皮带轮,特别是汽车空调离合器双V型槽皮带轮是一种常规的传动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传动,材料一般采用10#钢,制造工艺一般为钢模锻造坯料,从粗车加工到精车加工,经过很长的加工路线才能完成。存在耗能高,材料浪费大,工艺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等缺陷。
目前国内外旋压工艺运用到离合器皮带轮的生产才刚刚开始,而且仅仅局限在生产简单的多楔槽离合器皮带轮,如中国专利号为200610167274.5所述的一种电磁离合器外壳皮带轮的加工方法,它具有直接旋压成型,无需锻造,消除了污染,降低了能耗,大大节约了原材料,同时缩短了加工的工艺路线,提高了生产效率等优点。但其也存在一些缺点:所述的轴承室直接从轮缘处向中心旋压形成,存在这变形量过大的问题,这对轴承室的强度以及寿命存在的一定的隐患;另外由轮缘部分直接挤压翻边形成的多楔槽的轮缘部分,造成多楔槽的轮缘部分较薄,存在的轮缘强度较低问题,并且它只能适用于槽深较浅的多楔槽结构。
而双V型槽离合器皮带轮的V型槽槽深较大,多楔槽皮带轮的旋压加工方法不能适用于单V型槽皮带轮成型。所以在不改变产品现行状态,如何采用旋压工艺来完成单V型槽离合器皮带轮的产品制做,还没有查到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旋压加工方法不适用于双V型槽皮带轮的旋压加工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双V型槽皮带轮的旋压加工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V槽皮带轮的旋压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钢板冲压成圆片(1),将圆片中部向一端压制成凸台,凸台(2)中心冲出工艺孔,此过程形成圆片的第一坯料I;
b、将第一坯料I放置于第一旋压下模和第一旋压上模中固定,其中第一旋压上模为与轴承室相配合的光轴;
旋压机主轴9带动第一旋压下模和第一旋压上模同时旋转,并带动第一坯料I旋转,配合第一旋压刀具自转并水平进给,将第一坯料I中的凸台部分向中心旋压推起,形成环形筒壁,环形筒壁的内孔由第一旋压上模限位并形成轴承室,此过程形成带轴承室的第二坯料II,
以下各步骤中均由旋压机主轴9带动各旋压模具转动;
c、将第二坯料II放置于第二旋压下模和第二旋压上模中固定,第二旋压上模的内孔与第二坯料II的环形筒壁配合,第二旋压上模的外圆柱限定电磁线圈槽的外圆;
第二旋压下模和第二旋压上模同时旋转并带动第二坯料II旋转,左侧第二旋压刀具自转并同时水平及向上进给,将第二坯料II的外沿向内旋压推挤倾斜一定角度(60度-70度之间)形成倾斜外沿部分;右侧第二旋压刀具自转同时并水平及向上进给,将第二坯料II的倾斜外沿部分继续向内旋压推挤至第二旋压上模的外圆柱,并由第二旋压刀具定型,形成轮缘以及电磁线圈槽,此过程形成带有电磁线圈槽的第三坯料III;
d、第三坯料III放置于第三旋压下模和第三旋压上模中固定,第三旋压下模中设有与电磁线圈槽配合的凸起环,
第一工位的单刃第三旋压刀具自转并同时水平进给,将第三坯料III的轮缘旋压出一个V型初槽;第二工位的右侧双刃第三旋压刀具自转并同时水平进给,旋压出两个V型初槽;
第三工位双圆刃第四旋压刀具自转并同时水平进给,将两个V型初槽继续旋压扩张,第四工位的定型双刃第四旋压刀自转并同时水平进给,将两个扩张的V型初槽继续旋压成完整的双V槽皮带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在步骤c中,当左侧第二旋压刀将第二坯料的外沿向内旋压推挤倾斜一定角度(60度-70度之间)形成倾斜外沿部分的同时,第二旋压上模继续下压,将第二坯料II的底平面压平。
本发明与传统的加工工艺相比,除具有直接旋压成型,无需锻造,消除了污染,降低了能耗,大大节约了原材料,同时缩短了加工的工艺路线,提高了生产效率的优点之外,还具有轴承室变形量小、轮缘厚度大,使皮带轮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磨度、使用寿命得到了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圆片第一坯料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中圆片第一坯料在第一套旋压模具中形成轴承室的示意图;
图3是所形成的带轴承室的第二坯料的结构图;
图4是第二坯料在在第二套旋压模具中形成轮缘的示意图;
图5是所形成的带轴承室、电磁线圈槽及轮缘的第三坯料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昊通旋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昊通旋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21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讯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
- 下一篇: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阀故障检测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