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1914.3 | 申请日: | 201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7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凯泓;王丽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62;G02F1/1335;H01L21/77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透 反射 液晶显示 面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尤指一种减少光罩制作过程的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依据光源的不同,可区分为穿透式、反射式、及半穿透半反射式等三种。半反射半穿透液晶显示面板是结合穿透式与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之优点,用以兼顾在户外强光环境与室内环境下的显示质量。另外,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可以参阅美国专利编号US 7245335 B2。其中,为了达到反射效果,至少需要一道光罩制作过程来制作反射金属层,再者,需要额外的光罩制作过程来形成反射凸块,以增加反射效果。据此,相较于穿透式液晶显示器的制作过程,半反射半穿透液晶显示器的制作过程需要较多的光罩制作过程。
更明确地说,已知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一般需要至少八道光罩制作过程。举例来说,利用第一道光罩制作过程来制作闸极电极(gate electrode)、利用第二道光罩制作过程来制作半导体层(semiconductor layer)、利用第三道光罩制作过程来制作源极(source electrode)与汲极(drain electrode)、利用第四道光罩制作过程来制作穿透电极(pixel electrode)、利用第五道光罩制作过程来制作树脂开口(resin open)、利用第六道光罩制作过程来制作树脂凸块(resin bump)、利用第七道光罩制作过程来制作接触开口(contact hole)、利用第八道光罩制作过程来制作反射电极(reflective electrode),以形成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由于每一道光罩制作过程,均须包括诸如沉积、清洁、曝光、显影、蚀刻、光阻剥离和检查等众多步骤。因此,已知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制作过程复杂、产能难以有效提升,以及高制造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已知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之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一基板,其中基板具有至少一画素区,且画素区定义有一组件区、一穿透区与一反射区。接着,于基板上形成一第一图案化导电层,以于组件区内形成一闸极电极,且于反射区内形成一反射电极。之后,于第一图案化导电层与基板上形成一第一绝缘层,再于第一绝缘层上形成一图案化半导体层,其中图案化半导体层大体上对应闸极电极。随后,于第一绝缘层与图案化半导体层上形成一第二图案化导电层,以于组件区内形成一源极电极与一汲极电极,且于反射区内形成一图案化反射层。接下来,于第二图案化导电层与第一绝缘层上形成一第二绝缘层。再者,于第二绝缘层中形成至少一第一接触孔,且于第二绝缘层和第一绝缘层中形成至少一第二接触孔,并于第二绝缘层中形成至少一第三接触孔,其中第一接触孔暴露出部分汲极电极,第二接触孔暴露出部分反射电极,且第三接触孔暴露出部分图案化反射层。然后,于第二绝缘层上形成至少一穿透电极,其中穿透电极设置于穿透区、部分反射区与部分组件区内,且穿透电极填入第一接触孔、第二接触孔、与第三接触孔中,以分别与汲极电极、反射电极、与图案化反射层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上述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一第一图案化导电层、一第一绝缘层、一图案化半导体层、一第二图案化导电层、一第二绝缘层、以及至少一穿透电极。基板具有至少一画素区,且画素区定义有一组件区、一穿透区与一反射区。第一图案化导电层是设置于基板上,其中第一图案化导电层至少包括一闸极电极与一反射电极,且闸极电极设置于组件区内,而反射电极设置于反射区内。第一绝缘层是设置于第一图案化导电层与基板上,而图案化半导体层是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且图案化半导体层大体上对应闸极电极。第二图案化导电层是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与图案化半导体层上,其中第二图案化导电层至少包括一源极电极、一汲极电极与一图案化反射层,且源极电极与汲极电极设置于组件区内,而图案化反射层设置于反射区内。第二绝缘层是设置于第二图案化导电层与第一绝缘层上,其中第二绝缘层具有一第一接触孔以暴露出部分汲极电极,第二绝缘层和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二接触孔以暴露出部分反射电极,且第二绝缘层具有一第三接触孔以暴露出部分图案化反射层。再者,穿透电极是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上,其中穿透电极设置于穿透区、部分反射区与部分组件区内,且穿透电极是填入于第一接触孔、第二接触孔、与第三接触孔中,以分别与汲极电极、反射电极、与图案化反射层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19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扎那米韦中间体叠氮还原工艺方法
- 下一篇:网络复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