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1674.7 | 申请日: | 201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6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应劭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宏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许婉静 |
地址: | 210007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 交通信号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交通管理和交通信号控制的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属于智能交通控制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交通信号灯是简单地单独显示红、黄、绿色的满屏、方向箭头符号、人形符号灯。每个信号灯是相互独立的,分别接受交通信号控制机的控制。信号灯与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之间的接口为220VAC电源的通断控制。这样一个道路交叉路口上的几十甚至上百个交通信号灯都必须一对一地与信号控制机连接。
图1为现有的交通信号灯与交通信号控制机连接拓扑图,信号灯不能显示文字,不能在同一个交通信号灯显示多种(两个或两个以上)图形符号,不能在同一个信号灯显示多颜色(不同灯色的信号)。现有的信号灯没有智能处理系统,只有依靠交通信号控制机直接控制交通信号灯电源的通断来实现交通信号灯的亮或灭。这样一个路口需要几十甚至上百路灯,每一路灯要直接接到交通信号控制机上进行集中控制,一台交通信号控制机至少需要装备对应信号灯数量的驱动控制回路。
目前国内有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的生产厂家,还有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生产的道路交通信号机也在国内有应用。信号灯的这种连接方式有它的历史原因,因为早期的信号灯的光源是220VAC供电的灯泡,后来新的光源技术得到应用,但是,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与信号灯之间的控制接口没有变化,图2为现有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与信号灯接口原理图。这种接口方式的主要缺点有:1)由于点对点连接在现场施工时需要大量的导线敷设,引来了大量的管线工程,大大增加了工程建设投资。2)对现场市政设施,尤其是道路的破坏性增加;3)系统施工难度大;4)系统可靠性大大降低;5)系统运营维护成本高;6)交通信 号控制机造价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简化交通信号控制机与交通信号灯之间的信号连接;改变交通信号控制机与交通信号灯之间的接口性能,更加便于系统能力的增强和容量的扩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高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程度;提高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标准化、互连、互通、互操作水平;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降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制造成本,降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建设、维护成本,减少交通信号系统建设对城市市政、交通设施的告饶和破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高交通信息采集、机动车违法取证、位置服务、目标识别、道路状态显示等智能交通现场设备的接入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其特征在于: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与交通信号灯之间的连接是串行数据通信链路。
前述的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交通信号控制机的计算、存储、处理和控制任务的中心处理单元,所述中心处理单元通过可编程ASIC与各串行数据通信链路相连。
前述的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交通信号机与交通信号灯之间的连接为数据通信总线。
前述的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交通信号机与交通信号灯之间的连接为CAN数据通信总线。
前述的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智能设备数据链路:用于信号机周围关于交通信息采集、车辆识别、位置服务、交通状态显示及交通诱导智能设备的信息互连;
上位机数据链路:用于建立交通信号控制机与区域协调控制机之间的通信。
前述的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ASIC为CPLD或FPGA 器件。
前述的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现场控制接口,用于实现交通信号控制机自身或者周围的状态检测和控制,实现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的全面智能化管理。
前述的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其特征在于:现场控制接口为总线接口。
前述的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其特征在于:通过通信控制模块实现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与智能交通控制信号灯内的通信控制模块ISO OSI互连参考模型的第二层链路层功能。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宏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宏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16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