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大型矿用磨机筒体装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0585.0 | 申请日: | 201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1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段世新;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K9/235;B23K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大型 矿用磨 机筒 体装焊 方法 | ||
1.一种超大型矿用磨机筒体装焊方法,其特征在于:(1)对钢板坡口的切割,铆焊方法;(2)对钢板接料方式的控制;(3)对钢板卷制成型的控制;(4)对焊接变形的控制;(5)对筒体吊运、翻转方式的控制;
下料时按图纸理论尺寸展开下料、放样,要求下料尺寸控制在±0.5mm以内,对角线差≤1mm,并按工艺要求留5mm刨边量,并按规定划出检查线;
刨边时先刨出三条直边,待检验合格后再刨焊接坡口;当第一条边刨完后,第二条边与第一条边的90°夹角的误差是通过保证钢板长、宽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来控制的,其尺寸误差在±1mm;
三直边刨完后,检查对角线差,若大于1mm,应及时修正;若第一块板刨完后角度超差,则应及时调整下一块板的角度,以便相互补偿;
铆工接料时两块料摆正后,两侧拉钢线,其直线度≤3mm,对接后整张板的对角线差≤3mm;
焊接接料焊缝时应先焊两端后焊中间,使出现“旁弯”的可能性降至最小,保证两侧面的直线度;采用引灭弧板进行焊接,待焊缝焊完后,割去引灭弧板,将多余焊肉割去,气割线要高于母材4~5mm,然后打磨至与长边坡口面平齐,并进行磁粉探伤。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超大型矿用磨机筒体装焊方法,其特征在于:
摆放平台,用水准仪找正平台,要求平面度≤1.5mm;
δ150的半筒节和δ80的半筒节的筒体板的接料焊缝采用埋弧自动焊焊接,焊接时点焊引、灭弧板,反面清根,焊接过程中注意多翻转,控制焊接变形,焊后矫正,焊后对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
鉴于δ150的半筒节和δ80的半筒节筒体板在卷制过程中的碾长量以及铆工火焰矫正后筒体板收缩量难以估量,故将筒体板两端的压头量分两次切割,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次气割为铆工压头后割直头(割去压头量),切割线距净料线的距离为筒体纵法兰精加工前厚度-2mm,且在与端法兰对接端部局部号割净料缺口,已让出半自动切割机机身的位置;第二次气割在圆筒与端法兰的环缝焊接完毕后,再次号割净料以及坡口,号割采用半自动切割机在焊接滚轮架转胎上进行;在卷板机上对焊接完毕的半筒节钢板进行压头,滚圆;并半自动切割机将两头的压头区割去“此时的气割为第一次气割”,并在两端割一排3个φ80的起吊孔严格控制圆度,用内卡样板检查间隙不得大于1.5mm;
对焊接变形的控制;对筒体吊运、翻转方式的控制;
放地样摆放端法兰→用工艺连接板“内外圆弧板”焊牢,两端法兰结合面的间距为:B=65mm;
端法兰与筒体板的组对:
装配好的端法兰→点焊定位工艺板→分别组对两半筒壳的筒体板→两两之间用工艺连接板连接并焊接牢固,焊角尺寸30mm→吊装另一个装配好的端法兰→装焊工艺支撑;筒体板与下法兰组对好后,组对上部法兰时,使用吊垂线的方法将其与下法兰对齐;
进出料筒节以及中间筒节分别进行两两组对焊接环缝;
因单个筒节直径大,高度高,上转胎后重心偏高,不利于安全生产,因此采用两两组对,即进出料筒节以及中间筒节,除纵法兰未装配外,应两两配对,在两端法兰结合面的内外侧分别装焊16块δ30的工艺连接板,焊角尺寸20mm,吊放至转胎上进行筒节与端法兰以及筒节与筒节环焊缝的埋弧自动焊接;
筒节两两组对上转胎操作程序:
摆放三个高度相等的转胎,将吨位较大的筒节放在一对有动力的转胎上,铆工用球磨螺栓将二筒节拉紧,内外焊上工艺板;两两组对时,可先装焊1/3,待小钩将筒体旋转1/3后,再装焊另一部分的工艺连接板;组对并焊接完工艺连接板后,将中间一个转胎吊走,再将筒体放到转胎上进行环缝的焊接;
筒节环缝的埋弧自动焊接:
焊接设备:14×10M自动焊接操作机及焊接升降平台“有效升降高度为15M,伸出7M”,采用直流反接短弧多层多道焊,每层焊完后要清除熔渣,合理运丝,防止在层间边缘出现未熔合、咬边、气孔的缺陷,严禁在焊件表面引弧,焊接时,要保证连续焊,表面层焊缝焊后要填满弧坑。考虑筒节厚、拘束度大的原因,焊前要预热80~100℃左右,层间温度控制在80~20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05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工剪具的伸缩定位结构
- 下一篇:固定装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