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猪源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70434.5 | 申请日: | 2010-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2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季海峰;张董燕;刘辉;王四新;单达聪;王雅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23K1/16 | 分类号: | A23K1/16;A23K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胡敬红 |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杆菌 微胶囊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畜牧业微生物制剂,特别涉及一种猪源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抗生素诸多弊端的逐步认识,以及世界各国相继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益生菌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中,尤以乳酸菌应用最多、最为广泛。众所周知,乳酸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与动物的健康息息相关。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认为乳酸菌制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功能,并被证实在临床上能够治疗和预防动物的某些肠道疾病或者起保健作用,也已在饲料业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乳酸菌制剂的传统生产方法是将保存菌种活化后进行液体发酵扩大培养,而后应用于生产中。此方法制备的乳酸菌产品稳定性稍差、有效活菌含量稍低。这是由于:一方面,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不能形成芽孢,抗性较差,加之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危及自身正常生长繁殖的乳酸和乙酸等代谢产物,故在液体条件下难以长期保存;另一方面,乳酸菌在进入动物消化道后,低pH的胃液以及肠液中的胆盐对它也会造成损伤,使其难以有足够的活菌数量到达并定居于肠道来更好地发挥益生作用。
微胶囊包被技术是保护其菌体活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技术采用安全特殊的壁材,将核心菌体物质包覆,起到保护菌体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乳酸菌制备方法,乳酸菌微胶囊包被技术的主要优点有:(1)可增加菌体对不良环境(胃液、胆盐等)的抵抗力,有利于其顺利到达肠道以发挥益生作用;(2)采用安全的胃不溶、肠溶性壁材,使菌体不会受胃液的破坏,菌体到达肠道后释放出来,真正起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3)利于储存、加工和运输,可延长贮存期,提高稳定性。
目前,乳酸菌微胶囊包被的方法有多种,所适用的壁材也各不相同,并且大多都是应用在酸奶、乳酪等人类食品的生产中。而作为动物饲用的乳酸菌微胶囊产品还很少,这主要是由于其生产过程所要求的技术较复杂、生产设备要求较严格,这些因素限制了它的发展。因此,根据畜牧生产的需要,通过严格的科学试验,找到一种高效、实用的饲用乳酸菌微胶囊制备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技问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上述领域的空白和需求,提供一种猪源植物乳杆菌微胶囊,该微胶囊能够提高保育猪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具有提高保育猪日增重、降低料肉比、降低腹泻率的作用。
猪源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其制备步骤如下:
(1)将猪源植物乳杆菌的菌泥与保护剂均匀混合制成菌悬液,然后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得到微胶囊基质;
(2)制备微胶囊前体;
(3)将步骤(2)制得的微胶囊前体置于2~5%(W/W)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定;
(4)步骤(3)固定得到的微胶囊颗粒真空冻干24h得到微胶囊产品。
在微胶囊基质中海藻酸钠的终浓度为1.5%(W/W)。
所述氯化钙溶液的浓度为2%(W/W)。
所述保护剂的材料及其重量百分比为:蔗糖3~10%、乳糖2~5%、脱脂乳2~5%、葡萄糖0~2%、甘油0~2%、糊精0~10%、滑石粉0~10%,其余为水。
所述保护剂的材料及其重量百分比为蔗糖3%、乳糖5%、脱脂乳5%、糊精5%、滑石粉10%,其余为水。
所述微胶囊产品中活菌数浓度达到2.5×1010cfu/g。
所述制粒采用油相分离法或挤压法。
所述制粒采用挤压法。
上述猪源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在饲养家畜中的应用。
所述家畜指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04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体外循环装置的辐射加热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