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试剂盒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9289.9 | 申请日: | 201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8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平谷;沈向红;王立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1/82 | 分类号: | G01N21/8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俞慧 |
地址: | 31005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检测 三聚 试剂盒 及其 应用 | ||
1.一种三聚氰胺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剂盒包括蛋白沉淀剂A、淋洗试剂B、洗脱试剂C以及显示剂D,所述的蛋白沉淀剂A选自下列之一:甲醇、乙腈、1wt%三氯乙酸水溶液、2wt%乙酸铅水溶液、1wt%三氯乙酸水溶液与乙腈按照体积比1∶0.5~2混合得到的混合溶液、1wt%亚铁氰化钾水溶液与2wt%乙酸锌水溶液按照体积比1∶1混合得到的混合溶液;所述的淋洗试剂B为30~60mmol/L盐酸溶液;所述的洗脱试剂C为3~6vol%氨化甲醇,所述的显示剂D选自下列之一:0.5wt%苦味酸水溶液、0.5wt%氯化汞水溶液、0.5wt%三聚氰酸水溶液、体积比为1∶0.5~1.2的0.5wt%氯化汞水溶液与0.5wt%三聚氰酸水溶液形成的混合溶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聚氰胺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剂盒包括蛋白沉淀剂A、淋洗试剂B、洗脱试剂C以及显示剂D,所述的蛋白沉淀剂A为1wt%三氯乙酸水溶液与乙腈按照体积比1∶1昆合得到的混合溶液;所述的淋洗试剂B为50mmol/L盐酸溶液;所述的洗脱试剂C为5vol%氨化甲醇;所述的显示剂D为体积比为1∶1的0.5wt%氯化汞水溶液与0.5wt%三聚氰酸水溶液形成的混合溶液。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聚氰胺检测试剂盒在快速检测三聚氰胺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三聚氰胺含量为2.0mg/L的原料乳或者加工后纯牛奶为标准样品,以待测的原料乳或者加工后纯牛奶为样品,分别在相同条件下依次经步骤(1)~(3)处理后,利用化学浊度法判断待测的样品中三聚氰胺含量是否超过2.0mg/L:
(1)原料乳或者加工后纯牛奶中加入蛋白沉淀剂A,经过滤除去蛋白,得到滤液;所述原料乳或者加工后纯牛奶与蛋白沉淀剂A的投料体积比为1∶0.8~1.2;
(2)取SCX+C8固相萃取柱,活化后使步骤1)所得滤液过SCX+C8固相萃取柱,经过淋洗试剂B除杂净化,然后用洗脱试剂C进行洗脱,所得洗脱液蒸干;
(3)在步骤(2)得到的蒸干残留物中加入显示剂D,混匀后得到的显示后溶液吸入酶标板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浊度法采用目视比浊度法和/或浊度计法,所述的目视比浊度法为:经步骤(3)处理后,如果样品所得溶液显示乳白色浑浊,则样品中三聚氰胺含量大于2.0mg/L。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浊度法采用目视比浊度法和/或浊度计法,所述的浊度计法为:将步骤(3)所得溶液使用浊度计以与步骤(3)相同体积用量的显示剂D为空白测量浊度值,如果样品的浊度值大于标准样品的浊度值,则样品中三聚氰胺含量大于2.0mg/L。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标准样品的浊度值采用多次测量进行确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浊度计法采用单波长检测,在405nm或450nm的单波长条件下测定浊度值。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CX+C8固相萃取柱的规格为300mg/6mL、500/6mL或1000/6mL。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剂D的加入量以蒸干残留物的质量计为2~5mL/g。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步骤(3)具体如下:
(1)取原料奶或者加工后袋装纯牛奶加入蛋白沉淀剂A,混匀后过滤,收集滤液待用;所述原料奶或者加工后袋装纯牛奶与蛋白沉淀剂A的投料体积比为1∶1;
(2)取SCX+C8混合固相萃取柱,先用甲醇2~3mL、水2~3mL、淋洗试剂B2~3mL润洗活化柱子,然后加上述2~3mL滤液过柱,先用2~3mL淋洗试剂B、2~3mL甲醇淋洗除杂,最后用2~3mL洗脱试剂C洗脱,收集洗脱液,将收集的洗脱液在沸水浴中蒸干备用;所述的SCX+C8混合固相萃取柱的规格为300mg/6mL;
7(3)在上述蒸发残留物管中加显示剂D 0.1~0.5mL,涡旋混合器混匀,并移入酶标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928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