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磨细钢渣轻质高韧性吸波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66982.0 申请日: 2010-08-30
公开(公告)号: CN101921094A 公开(公告)日: 2010-12-22
发明(设计)人: 彭波;查剑平;田坤;黄修林;王胜利;蔡明霞;付天全;何志斌;严燕;吉剑文;庞明启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海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C04B28/04 分类号: C04B28/04
代理公司: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代理人: 唐万荣
地址: 430071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磨细 钢渣 轻质高 韧性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电磁学与材料学理论相结合的交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吸波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吸波混凝土是将电磁波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而使电磁波耗散掉的一种建筑功能材料,它对建筑物的防护、电磁污染的净化、电磁信息的保密和地面军事建筑的隐身具有重要民用与军事意义。因此,新型低廉、高效、轻质吸波混凝土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目前对传统吸波混凝土的研究主要是在混凝土中添加细碳丝、铁丝,手性螺旋线圈、纳米吸波剂、复合吸波剂等,在经历了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既包括组合结构、耐久性、功能性设计方面的问题,又包括频带窄、吸收效能低、稳定性差、环境适应差和质量重、成本高等材料自身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在所须的建筑工程,尤其是在复杂地理与气候环境作用下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价格低廉的高铁磨细钢渣轻质高韧性吸波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铁磨细钢渣轻质高韧性吸波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它由干粉料、骨料和外掺料制备而成,所述干粉料由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和高铁磨细钢渣组成,所述骨料为陶砂,所述外掺料为高效减水剂、玄武岩纤维和水;各原料的配比(kg/m3)为:硅酸盐水泥:110~300,粉煤灰:80~120,高铁磨细钢渣:70~140,陶砂:600~1500,高效减水剂:3.0~4.5,玄武岩纤维30~50,水:150~180。

所述的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为32.5MPa以上,比表面积大于350m2/kg。

所述的粉煤灰为II级粉煤灰或III级粉煤灰,密度为2.6~2.8g/cm3,比表面大于400cm2/g。

所述的高铁磨细钢渣为高铁含量的转炉钢渣经过高速球磨12小时后得到[所述高铁含量的转炉钢渣是指转炉钢渣中的Fe2O3质量含量大于30%;所述的高速是指转速为500-1000转/分钟],Fe2O3(铁组分)质量含量大于30%;比表面积大于600m2/kg。

所述的陶砂的堆积密度小于500m3/kg;粒径为0.6~4.75mm。现有各种陶砂都适用于本发明。

所述的高效减水剂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20%~25%,液态。

所述的玄武岩纤维为短切玄武岩纤维,直径为13μm,长度为10mm。

上述一种高铁磨细钢渣轻质高韧性吸波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按各原料的配比(kg/m3)为:硅酸盐水泥:110~300,粉煤灰:80~120,高铁磨细钢渣:70~140,陶砂:600~1500,高效减水剂:3.0~4.5,玄武岩纤维30~50,水:150~180,选取硅酸盐水泥、粉煤灰、高铁磨细钢渣、陶砂、高效减水剂、玄武岩纤维和水,备用;

2)将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和高铁磨细钢渣干混5~10min后,再放到球磨机中球磨8小时后取出,得到球磨后的干混料,封存(其目的在于提高干粉料反应活性);向球磨后的干混料中加入陶砂、玄武岩纤维,混合搅拌5~10min;再加入水和高效减水剂,搅拌2~5min,得到拌合物;然后将所得的拌合物倒入钢模具中,振动成型,成型1天后拆模,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养护28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高铁磨细钢渣与粉煤灰工业副产品中含有大量分散的Fe2O3颗粒组分,具有磁性损耗与介电损耗特性,可作为廉价的建筑材料吸波剂。高铁磨细钢渣、粉煤灰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实现了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节能、环保。

2)大量既充当透波骨料又充当球型谐振腔的陶砂均匀的分散于混凝土中,改善了电磁波在混凝土中的传输通道,降低电磁波在混凝土表面的反射,又使电磁波在陶砂内发生谐振进一步损耗,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吸波性能;陶砂与水泥石的良好粘结,并发挥内部湿度补偿作用,提高了所形成骨架的承载力,弥补了高铁含量钢渣的引入对材料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海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海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6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