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郁金1号的组织培养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5480.6 | 申请日: | 201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3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闽;毛碧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郁金 组织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郁金1号的组织培养法。
背景技术
温郁金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艾滋病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上用于治疗肺癌、肝癌、乳腺癌、胸腹水等。其在浙南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主产地浙江瑞安,且多栽培,少野生。但因多年种植、管理混乱,并随着环境污染及土壤营养贫瘠等日趋严重,导致温郁金药材种质退化、品质下降,这严重影响了温郁金药材产业的发展。
温郁金1号作为温郁金的品种之一,可由乐清市源生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提供。目前现有的温郁金1号的培育法为种茎繁殖,该方法具有如下缺陷:年繁殖率仅为25倍左右。
温郁金脱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汪洪,2009,药物生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郁金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具有如下不足之处:不定芽的繁殖系数低,仅为2~4倍;增殖周期长,约为4周;而且在不定芽增殖过程中,根原基被诱导,发育成大量根系,不定芽和不定根的同时生长不仅严重影响了增殖效率,而且使不定芽的继代分割不易操作,最终导致种苗质量下降,移栽成活率低,仅达8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郁金1号的组织培养法,采用该方法能快速获得大量的温郁金1号组培种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温郁金1号的组织培养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将无病斑、无虫瘿且健壮饱满的温郁金1号块根放入生化培养箱进行催芽,直至长成0.5~2.0cm高的小芽;培养条件为:26~28℃暗培养;
2)、割取上述小芽进行流水冲洗;
3)、将上述流水冲洗后的小芽经常规消毒后,剥取3~5毫米大小的茎尖作为外植体接种到无菌苗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16小时光照,光照强度30~40μmol m-2.s-1,温度为27±1℃;8小时暗培养,温度为21±1℃;上述光照和暗培养交替进行;
4)、待上述茎尖长至1.0~2.0cm高时进行割取作为小苗Ⅰ;将上述小苗Ⅰ接种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16小时光照,光照强度30~40μmol m-2.s-1,温度为27±1℃;8小时暗培养,温度为21±1℃;上述光照和暗培养交替进行;
5)、待从小苗Ⅰ上诱导出的不定芽Ⅰ长到1.0~3.0cm高时,割取不定芽Ⅰ作为小苗Ⅱ;将上述小苗Ⅱ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16小时光照,光照强度30~40μmol m-2.s-1,温度为26~28℃;8小时暗培养,温度为20~22℃;上述光照和暗培养交替进行;
6)、待上述小苗Ⅱ上长出的不定芽Ⅱ长到3.0~6.0cm高时,割取不定芽Ⅱ作为小苗Ⅲ;将此小苗Ⅲ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培养条件为:16小时光照,光照强度40~50μmol m-2.s-1,温度为26~28℃;8小时暗培养,温度为20~22℃;上述光照和暗培养交替进行;
7)待上述小苗Ⅲ长到高4~8cm且具有至少3条长于2cm的根时,得可出瓶种植的种苗。
作为本发明的温郁金1号的组织培养法的改进:将温郁金1号的小芽放入纱袋中,无菌水冲洗1~2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温郁金1号的组织培养法的进一步改进:
步骤3)中的无菌苗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白砂糖20~30g/l+琼脂4~9g/l,pH为5.5~6.0;
步骤4)中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TDZ 0.05~0.5mg/l+白砂糖20~30g/l+琼脂4~9g/l,pH为5.5~6.0。
步骤5)中的增殖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TDZ 0.05~0.5mg/l+白砂糖20~30g/l+琼脂4~9g/l,pH为5.5~6.0。
步骤6)中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白砂糖15~20g/l+琼脂4~10g/l,pH为5.5~6.0。
在本发明中:
无菌苗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具体如下:以1/2MS基本培养基(即溶液中所有物质的含量为MS基本培养基的一半)为基础,分别加入白砂糖、琼脂均匀混合,利用1mol/L的KOH或1mol/L的HCl调节pH为5.5~6.0;每1L的1/2MS基本培养基中加20~30g白砂糖、4~9g琼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54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爪伸缩浮动压头
- 下一篇:变径叠装扩力式油缸开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