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DNA为探针的电化学检测环境污染物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62082.9 | 申请日: | 2010-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5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 发明(设计)人: | 吴立冬;卢宪波;苏凡;陈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7/49 | 分类号: | G01N27/49;G01N27/30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dna 探针 电化学 检测 环境 污染物 方法 | ||
1.一种采用双链DNA为检测探针的电化学检测环境污染物的方法,采用三电极体系的电化学装置进行检测,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单链DNA捕获探针的一端固定在电化学装置的工作电极表面,得到核酸捕获探针,采用封闭剂与工作电极表面的剩余位点结合;
b).在杂交条件下,将互补靶DNA片段与上述的核酸捕获探针杂合,得到双链DNA修饰的工作电极探针;
c).采用与双链DNA特异性结合的电活性信号分子溶液浸泡双链DNA修饰的工作电极探针,得到核酸传感器;
将核酸传感器、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置于检测缓冲体系中,进行电化学扫描并记录得到的电化学信号Ia;
d).取出核酸传感器,将液态的目标分析物滴加到核酸传感器表面,静置10~30分钟,缓冲溶液淋洗,得到处理后的核酸修饰传感器;
然后将处理后的核酸修饰传感器重新浸入到上述检测缓冲体系,进行电化学扫描并记录响应信号Ib;
e).通过电流下降百分比(Ia-Ib)/Ia是否≥8%,对基因毒性化合物进行筛选检测分析;通过与标准化合物(六氯苯)的电流下降百分比对比,对目标分析物进行毒性效应评价;
通过核酸传感器电化学分析检测确定实际样品中是否含有目标分析物;所述的未知化合物通过核酸传感器检测的电流下降百分比,来评价未知化合物的基因毒性效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链核酸为含有12~30个碱基对,并且鸟嘌呤(G)含量≥25%的双链核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化学装置的工作电极是贵金属电极;
所述的核酸捕获探针和封闭剂通过末端标记的功能基团固定在电极表面;所述的核酸捕获探针和封闭剂的功能基团为生物素、硅氧基、巯基或氨基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化学装置的工作电极是金电极;
所述的核酸捕获探针和封闭剂的末端标记的功能基团为巯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剂为巯基末端修饰的封闭剂,即硫代链烃或硫代芳香烃,优选硫代链烃;
所述的硫代链烃中的链烃是指分子中的碳原子结合成链的有机化合物,硫代芳香烃中的芳香烃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代链烃的碳原子数个数为2~30个,优选6~10个碳原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杂交条件为0~60℃反应0.2~6小时,优选15~30℃反应1~2小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分子为与DNA特异性结合的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化合物,优选的是亚甲基蓝(MB)或联吡啶钌或联吡啶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目标分析物为毒性已知化合物或毒性未知化合物;
所述的毒性已知化合物为水溶性化合物或可溶于助溶剂的非水溶性化合物;非水溶性化合物在助溶剂的作用下溶于缓冲体系;所述的助溶剂为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的N,N-二甲基甲酰胺;
所述的毒性未知化合物为新合成的化合物或毒性效应未知的已合成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20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通道分区式挂面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能量吸收防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