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钠尿肽受体A的激动剂在疼痛治疗中的用途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57781.4 | 申请日: | 2010-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0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张方雄;刘兴君;鲍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61K45/00 | 分类号: | A61K45/00;A61K38/22;A61K49/00;A61P29/00;A61P25/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杨昀 |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钠尿肽 受体 激动剂 疼痛 治疗 中的 用途 | ||
1.外周神经cGMP上调物质在制备用于缓解或治疗疼痛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神经cGMP上调物质是钠尿肽受体激动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钠尿肽受体激动剂选自:钠尿肽受体A的激动剂、钠尿肽受体B的激动剂和/或钠尿肽受体C的激动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钠尿肽受体激动剂选自:天然钠尿肽、它们具有激动钠尿肽受体活性的类似物、或其组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钠尿肽选自:心房钠尿肽、B型钠尿肽、C型钠尿肽、D型钠尿肽、尿扩张素、前钠尿肽、原-前钠尿肽或它们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类似物选自:与PEG偶联的天然钠尿肽;与血清白蛋白或其片段偶联的天然钠尿肽;天然钠尿肽的可变剪切产物;由天然钠尿肽的环状部分与氨基端和/或羧基端尾部形成的融合蛋白,优选由一种天然钠尿肽的环状部分与另一种天然钠尿肽的非环状部分组成的融合蛋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衍生物选自;AlbuBNP、CD-NP、ASBNP、ASBNP.1、hBNP1-32、hBNP-054、奈西立肽、或它们的组合。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钠尿肽受体激动剂是钠尿肽受体A的激动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钠尿肽受体A的激动剂选自:B型钠尿肽或心房钠尿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B型钠尿肽或心房钠尿肽的形式选自下组:分离的B型钠尿肽或心房钠尿肽、其编码序列或包含其编码序列的载体或遗传工程化的宿主细胞。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B型钠尿肽或心房钠尿肽选自:
(a)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或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b)(a)中所限定的蛋白质的保守性变异蛋白质或其活性片段;或
(c)将(a)中氨基酸序列经过1-20个,优选1-10个,更优选1-5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且具有激活钠尿肽受体A的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疼痛是自身源性疼痛或炎性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身源性疼痛选自:神经病理性疼痛或伤害感受性疼痛。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炎性痛选自:关节炎痛、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性疼痛、外周组织炎性痛或内脏炎性痛。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疼痛是慢性疼痛或急性疼痛。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慢性疼痛是慢性感受性疼痛或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慢性疼痛选自下组:软组织、关节和骨疼痛:各种骨关节炎、创伤后畸形性疼痛、骨骼肌疼痛、腰痛、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头痛、烧伤后疼痛;深部组织和内脏痛:心血管疼痛、眼痛、口面部疼痛、慢性妇科疼痛、性交痛、泌尿生殖系统慢性疼痛;神经和神经根损伤性疼痛:截肢后幻肢痛、周围神经性疼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和交感神经持续痛、三叉神经痛和非典型性面部痛、神经根损伤和蛛网膜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枢性疼痛:脑、脊髓的血管损伤,如出血、梗塞、血管畸形;多发性硬化;外伤性脊髓损伤,脑损伤;脊髓空洞症和延髓空洞症;肿瘤;帕金森病;儿童疼痛:生长痛;老年人疼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所致疼痛;或癌性疼痛。
18.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
(a)缓解或治疗疼痛有效量的钠尿肽受体激动剂;
(b)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钠尿肽受体激动剂选自:钠尿肽受体A的激动剂、钠尿肽受体B的激动剂和/或钠尿肽受体C的激动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778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水比乙苯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氧含量检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