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3733.8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8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朱大州;彭琳;张显艺;牛庆禹;彭涛;蒋传华;王晓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7/00 | 分类号: | B62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经***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发动机 悬挂 连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机构包括:连接螺栓101,第一车架悬挂连接板102,第二车架悬挂连接板103,其中,连接螺栓101依次通过第一车架悬挂连接板102、发动机悬挂通孔、第二车架悬挂板103。发动机104通过连接螺栓101悬挂在第一车架悬挂板102和第二车架悬挂板103之间,再将所述第一车架悬挂连接板102及第二车架悬挂连接板103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车架及第二车架上,发动机104依赖力矩拉紧车架悬挂连接板的形式装配在整车上,在装配发动机104时,两车架悬挂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摩托车车架连接固定,图1中a指代的距离为发动机104和第一车架悬挂板102的预留间隙,图1中b指代的距离为发动机104与第二车架悬挂板103之间的预留间隙。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发明人发现:由于发动机104和两端的第一车架悬挂板102、第二车架悬挂板103之间的预留间隙较小,使得发动机的装配过程很困难。同时,由于两车架悬挂连接板的变形不一致,导致装配的一致性不好保证,从而影响整个摩托车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机构,以解决装配困难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其中:
所述第一车架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发动机通过该第一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一车架连接固定;
所述第二车架上设置有可调节发动机位置的调节螺栓;
所述调节螺栓上设置有第二紧固螺栓,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二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二车架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调节螺栓包括设置在第二车架上的调节螺套,以及设置在该调节螺套外的调节螺母。
优选地,所述第一车架的靠近发动机的一面设置有发动机定位基准面,装配时,旋转所述调节螺套使发动机和所述基准面贴平。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发动机直接悬挂固定在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不需要悬挂连接板,故所述第一车架、第二车架与发动机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具体在装配时,首先将发动机放置在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然后,旋转设置在第二车架上的调节螺套,从而推动发动机使其和第一车架贴合,进而,发动机通过设置在第一车架上的第一紧固螺栓与第一车架连接固定,通过设置在调节螺套上的第二紧固螺栓与第二车架连接固定,这样,发动机就悬挂固定在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机构,无需现有技术中的悬挂连接板,因此,发动机与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具有足够大的预留间隙,使得发动机的装配过程很容易。同时,避免了因两车架悬挂连接板的变形不一致,引起的摩托车装配后一致性不好的现象,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装配一致性及整个摩托车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机构的结构,主要包括:第一车架201和第二车架202,其中:
发动机204固定连接在第一车架201和第二车架202之间。
具体实施时,第一车架201上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栓203,通过该第一紧固螺栓将发动机204与第一车架201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37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浆压制装置清洗系统
- 下一篇:一种餐厨垃圾挤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