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后减震器缓冲支架的冲压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51790.2 | 申请日: | 2010-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7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唐舜清;唐云峰;湛永明;邱雪碧;沈利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华青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22/06 | 分类号: | B21D22/06;B21D37/10;B21D3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胡敬红 |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减震器 缓冲 支架 冲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配件模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后减震器缓冲支架的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用的后减震器缓冲支架的弧形结构复杂,通常采取铸造工艺制得毛坯,再用车床、钻床进行深加工最终才能得到所需部件,由于该部件弧形区域较多且对弧度的要求比较高,而在车床加工弧形过程中由于加工件需要多次反面夹持才能完成整个工件的加工,所以最终形成的产品精度不够,同时这种加工工艺效率低能耗高,对技术人员的操作要求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的汽车后减震器缓冲支架的冲压装置,能很好的解决生产工序复杂、生产出的部件尺寸精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汽车后减震器缓冲支架的冲压装置,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位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模板运动导向装置,凸模,上卸料板,凹模和下卸料板,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固定于上模板的下表面,所述上卸料板由穿过卸料弹簧的卸料螺钉固定于上模板的下表面,所述凹模固定于下模板的上表面,所述上卸料板的下表面与凹模接触,所述下卸料板由穿过下模板的拉杆与冲床的托盘固定,所述下卸料板与冲床的托盘之间还设置有卸料顶杆,所述凸模与上卸料板之间能相对滑动,所述凹模与下卸料板之间能相对滑动。
所述凸模的外形为圆柱形,所述上卸料板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凸模同心套接在上卸料板内。
所述凸模内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顶器,所述弹顶器由弹簧弹压向凹模方向。
所述凹模内开设有通孔,所述下卸料板位于通孔内且能沿通孔壁相对滑动。
所述凹模的外形为圆柱形,通孔位于凹模中心,且为台阶式圆孔,所述下卸料板的竖直剖截面为倒T形,卸料顶杆为三根,位于以凹模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
所述凸模在冲压过程中套接于凹模内,且相对滑动。
所述凹模表面设置有压料圈,所述压料圈由穿过凹模和下模板的顶料杆与冲床的托盘固定。
所述上模板与凸模之间、下模板与凹模之间分别设置有上垫板、下垫板。
所述凹模外周套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下模板上。
所述凹模上设置有板材的定位销。
所述模板运动导向装置包括导套和导柱,所述导套固定于上模板,所述导柱固定于下模板,所述导柱套接于导套内并能相对滑动。
所述凸模采用高强度的Crl2铬钢材料,经过热处理使其硬度值达到58~60HRC。
所述凹模采用高强度的Crl2铬钢材料,经过热处理使其硬度值达到30~34HRC。
所述卸料板、垫板采用高强度的45钢材料,经过热处理使其硬度值达到30~34HRC。
所述卸料板、压料圈采用高强度的45钢材料,经过热处理使其硬度值达到58~62HRC。
所述固定板采用45钢材,经过热处理使其硬度值达到HRC58~62。
本发明根据缓冲支架的结构,进行凹模和凸模的对应设计,凹模内部相应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凸起,凸模内部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凹模,冲压成形得到,通过可相对滑动的上卸料板和下卸料板将成形品脱模即可。
本发明把上卸料板与凸模之间设计成套筒式的相对滑动,上卸料板位于凸模外周,下卸料板与凹模之间也设计成套筒式的相对滑动,凹模位于外周,而下卸料板位于凹模内部,这种形式简单,可靠。
压料圈与定位销均用于定位板材,以免在冲压过程中发生位移。
上、下模板上分别设置有上、下垫板,起到加固模板的作用。
模板运动导向装置采用简单的导套和导柱式结构,使上模板在向下冲压的过程中,限位准确。
由于凸模、凹模均采用圆形,本发明将凹模做得更大些,凸模在冲压的过程中可以进入凹模中,可以完成圆形板材的落料过程,而且两模在冲压时的限位更准确。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后减震器缓冲支架的冲压装置,能很好的实现外型复杂的后减震器缓冲支架利用冲床的落料和成型,在一个装置里一次性完成,节约了大量工序和生产成本,既提高生产效率,又保证了产品质量。且该冲压装置的制造成本低廉、经济耐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汽车后减震器缓冲支架的冲压装置剖视图,
图2汽车后减震器缓冲支架的冲压装置俯视图,
图3汽车后减震器缓冲支架的剖视图,
图4汽车后减震器缓冲支架的冲压装置A处局部放大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华青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华青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1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