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谷氨酸发酵提取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1229.4 | 申请日: | 201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2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军;何君;刘森芝;刘增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29/24 | 分类号: | C07C229/24;C07C227/40;C12P13/14;C12R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冯琼;李玉秋 |
地址: | 850033 西***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谷氨酸 发酵 提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发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谷氨酸发酵提取工艺。
背景技术
谷氨酸是世界上第一大氨基酸产品,产量为氨基酸总生产量的53%,是日用调味品的主体,同时作为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重要化学品、医药品、保健食品和其他氨基酸制品的生产中。
1964年,我国应用发酵法生产谷氨酸获得成功。迄今为止,国内已全部采用发酵法生产谷氨酸。近十年来,国内谷氨酸发酵行业不断应用新技术创新发酵工艺,使谷氨酸发酵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国内采用温敏强制发酵工艺生产L-谷氨酸的生产水平与国际同行业尚有差距。
现有谷氨酸生产菌主要是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小杆菌属及节杆菌属中的细菌。这四个属在细菌的分类系统中彼此比较接近。短杆菌属隶属于短杆菌科(Brevibacteriaceae),而棒状杆菌属、小杆菌属及节杆菌属则都隶属于棒状杆菌科(Corynebacteriaceae)。短杆菌科和棒状杆菌科均属于真细菌目中的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芽孢杆菌及有芽孢杆菌的一大类。
国内采用温敏强制发酵生产谷氨酸工艺行业平均产酸水平在140g/L,平均转化率为58%,单位消耗淀粉1.45吨/吨谷氨酸;国外温敏强制发酵工艺进行谷氨酸的强制发酵,产酸水平在180g/L左右,转化率65%以上,单位消耗淀粉1.25吨/吨谷氨酸。因此,急需开发新的温敏强制发酵生产谷氨酸工艺。
国内谷氨酸工业的谷氨酸提取工艺,经历了从“一步冷冻等电工艺”向“冷冻等电加离子交换工艺”,以及“浓缩等电加转晶工艺”演变的发展过程,目前,产业界谷氨酸提取工艺以冷冻等电加离子交换工艺为主,浓缩等电加转晶工艺次之。
冷冻等电加离子交换工艺与一步冷冻等电工艺比较,优点是提取收率高,达94-95%。缺点是物耗高,提取吨谷氨酸消耗液氨120Kg,硫酸850Kg;成品谷氨酸中硫酸根离子含量高易超标;高浓度废水排放量较发酵液体积增加60%左右,还额外产生30~40吨CODcr3000~4000mg/L的中浓度树脂洗涤水。
浓缩等电加转晶工艺未采用离子交换技术,优点是硫酸、液氨消耗低,排放高浓废水总量小。缺点是收率低,最高仅88%;其次,带菌浓缩后等电得到的结晶谷氨酸质量差,必须通过“转晶”步骤以提高纯度,增加了工艺步骤。
在谷氨酸发酵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每年的CODcr排放总量110万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20%左右。因此,实现谷氨酸行业的清洁生产是发酵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谷氨酸发酵提取工艺收率低、污染大的缺陷,提供一种谷氨酸发酵提取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取谷氨酸生产菌的发酵液,用金属膜进行微滤,滤液备用;
步骤2:用浓硫酸调节滤液pH为3.2~5.0,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处理;
步骤3:加硫酸调节pH为5.4-5.6后进行浓缩得到发酵浓缩液;
步骤4:取步骤3所得发酵浓缩液降低温度和pH值至晶核形成,投放谷氨酸晶种后加硫酸,至pH为3.22-3.27、温度为45℃±0.5℃保持,使晶体析出;
步骤5:将步骤4所得谷氨酸晶液经拉冷降温进行分离。
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金属膜孔径为40nm~80nm,截留分子量为1500~4000道尔顿。
金属膜进行微滤,可除去菌体蛋白等杂质,澄清的滤液为谷氨酸发酵液;所述金属膜采用金属膜分离系统,其孔径为40nm~80nm,截留分子量1500~4000MW,pH范围0-14,操作温度为0-80℃,操作压差为0.1-1.0MPa。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温度敏感型谷氨酸生产菌为菌株F-209,出发菌种为天津棒杆菌T613。
本发明所述温度敏感型谷氨酸生产菌的发酵条件为pH值7.0-7.2,培养基初糖浓度为80g/L,培养基残糖维持浓度为20~30g/L,发酵初温32℃-37℃。菌株CN1021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80g/L,玉米浆40mL/L,K2HPO44.5g/L,MgSO4·7H2O 1.5g/L,VB1400μg/L,FeSO4·7H2O30mg/L,MnSO4·H2O30mg/L,尿素5.5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12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