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立可控突变率突变库的方法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42551.0 申请日: 2010-07-30
公开(公告)号: CN102345172A 公开(公告)日: 2012-02-08
发明(设计)人: 耿丽丽;束长龙;刘明;张杰;宋福平;黄大昉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C40B50/06 分类号: C40B50/06;C40B40/08;C12N15/31;C07K14/325;A01N63/02;A01P7/04
代理公司: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代理人: 胡敬红
地址: 100193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建立 可控 突变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建立可控突变率突变库的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是一种对害虫毒力强且对天敌无毒性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对高等动物和人无毒性。它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使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对16个目3000多种害虫有活性。Bt在芽孢形成期可形成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Proteins,ICPs),也称δ-内毒素(delta-endotoxin)[Bravo.A.,Gill S.S.,Soberón M.Bacillus thuringiensis Mechanisms and Use.Comprehensive Molecular lnsect Science Elsevier,2005,175~206.],它的形状、结构和大小均与其毒力有着密切关系[Schnepf.E,Crickmore.N,Van Rie.J.,Lereclus.D,Baum.J,Feitelson.J,Zeigler.D.R.,Dean.D.H.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its pesticidal crystal proteins.Microbiol.Mol.Biol.Rev,1998,62(3):775-806.]。从1981年,Schnepf和Whiteley克隆了第一个编码δ-内毒素的crylAal基因,截止2008年6月已发现和克隆了412种ICPs基因。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因其杀虫效果好、对人畜无害[DeMaagd R.A.,Bravo A.,Crickmore N.How Bacillus thuringiensis has evolved specific toxins to col onize the insect world.Trends Genet,2001,17:193~199.],不污染环境,因而Bt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但随着Bt制剂的大量使用及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靶标昆虫逐渐产生抗性,继续从自然界中分离具有高毒力的新型Bt cry基因难度不断增加,通过分子设计、蛋白质工程等新的技术对现有的Cry毒素进行改造成为了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没有一个技术可以实现Cry蛋白的定向进化。定点突变和结构域互换,需要在已知杀虫晶体蛋白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前提下进行设计;通过随机突变和基因重组建立突变库,突变率和重组率难于控制,导致突变体少,无有益突变,或者突变库庞大,无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因此,建立一个突变率可控的cry蛋白定向进化技术对于获得高毒力的cry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2000年,本实验室的宋福平等人从Bt菌株Bt c007中克隆了一种新类型的crylI基因。crylIe基因(专利号:CN1401772)该基因编码分子量为81kD的蛋白质,由719个氨基酸组成(Song et al.,2003)。作为国内发现的第一个Bt模式cry基因,crylIe对玉米螟、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活性较高,与目前全球广泛商业化应用的CrylA等蛋白无交互抗性,现在正在用于国内转基因抗虫玉米的研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CrylIe蛋白的毒力与实际应用仍有一定差距。因此,通过分子设计的方法提高CrylIe对鳞翅目害虫活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领域中的不足,依据Taq DNA聚合酶在合成碱基时的固有误差和突变特性,建立一种突变率可控的随机突变文库的方法。通过对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CrylIe的定向进化进行的研究,得到活性显著提高的突变株,并且占整个突变体库的13.16%。针对高毒力突变株突变位点人工合成的突变体,杀虫活性是来突变CrylIe的1000倍。

建立可控突变率突变库的方法,步骤如下:

A、确定突变条件:

(1)确定替换率:将起始模板进行梯度稀释,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最低浓度的指数扩增最大循环数下可以得到最多的突变体;挑取最低浓度下的若干克隆测序,得到每个克隆平均突变碱基数,按式(I)计算替换率,

替换率=每个克隆平均突变碱基数/(突变目的片段碱基数×最大循环数);(I)

(2)确定预替换碱基数目所需的指数扩增循环数C1、C2、C3......,按式(II)计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25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