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丹参素钠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0963.0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2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闫福林;张静;朱敏;谷陟欣;姜宇;甘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康普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31/192;A61P9/10;A61P9/12;A61P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5900 湖南省汉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丹参 注射液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丹参素钠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该注射液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脑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背景技术
丹参取自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滋补之功效。丹参药理作用包括减轻心肌脑缺血,减低再灌注损伤,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抑制胶原纤维产生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清除自由基等,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还用于治疗肝纤维化、消化性溃疡、白内障、癌症、记忆缺失、爱滋病等。
丹参水溶性成分以丹酚酸B含量最高,其它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均不到丹酚酸B含量的5%。丹参酚酸类可转化后成丹参素。丹酚酸A是1分子丹参素与2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丹酚酸B是3分子丹参素与1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丹酚酸C是2分子丹参素缩合而成。丹酚酸A、B、C均能转化成丹参素。
研究提示:丹参素是丹参心脑血管活性的主要成分,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然而丹参素容易氧化,形成钠盐后,稳定性略为增高。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开展了制备含有丹参素钠的注射液组合物研究,如:
(1)授权公告号CN100444836C中将丹参素钠和载体(羟丙基-β-环糊精、聚乙二醇400、吐温80、甘露醇)制成每瓶含10mg丹参素钠的注射液组合物。
(2)授权公告号CN100482218C中直接将丹参素钠溶于注射用水中制成每支含20mg丹参素钠的注射液。
这两项含丹参素钠注射液的制备方法,缺点包括:
(1)没有考虑丹参素钠的易氧化、不稳定的特性,制备的注射液没有抗氧化剂的保护,因此注射液内丹参素钠存放稳定性不佳,达不到药用标准。
(2)有的制备方法加入载体过多,容易引起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注射液内丹参素钠氧化,保证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是采用抗氧化剂来防止注射液内丹参素钠的氧化。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
(1)处方
(2)工艺
精密称取丹参素钠原料50-2000g、抗氧化剂5-100g,用注射用水5000ml溶解。补加注射用水5000ml,调pH至5-9,50-70℃搅拌均匀,加入0.1%的活性炭,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分装于500-20000支西林瓶或小水针中,装量为每支0.5-20ml,封口、灭菌,得到丹参素钠注射液。
本方法制备的丹参素钠注射液,其丹参素钠含量为5%-200%,抗氧化剂含量为0.5%-10%。
丹参素钠注射液置于50-70℃高温下进行稳定性加速试验6-12个月,或者置于室温下进行稳定性考察2-4年,测定注射液内丹参素钠含量改变不大,说明本方法制备的丹参素钠注射液稳定性好,达到药用标准。
抗氧化剂包含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抗坏血酸、甲硫氨酸(蛋氨酸)、硫脲、乙二胺四醋酸二钠、磷酸、枸橼酸等,但是最佳的抗氧化剂为硫代硫酸钠和抗坏血酸。
具体实施方式
制备例1:100mg/5ml水针剂丹参素钠注射液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康普医药研究院,未经湖南康普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09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馈式神经电刺激系统及其反馈控制方法
- 下一篇:跑步手足疗的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