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离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38005.X | 申请日: | 2010-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6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吕萍;韩清川;蒋志韬;胡彬彬;冯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C13/567;C07C1/32;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离子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氯离子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2,7-二(联苯-2-基)-9-亚环庚三烯基芴和2,7-二(联苯-4-基)-9-亚环庚三烯基芴,其中:
2,7-二(联苯-2-基)-9-亚环庚三烯基芴的分子结构式为:
2,7-二(联苯-4-基)-9-亚环庚三烯基芴的分子结构式为: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氯离子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1当量的2,7-二溴-9-亚环庚三烯基芴、2.2~3.0当量芳基硼酸、14当量的碳酸钾,再加入体积比为1∶1∶1~2∶2∶1的甲苯∶乙醇∶水混合溶剂,并加入催化量的四(三苯基膦)钯,加热回流,反应6~12小时,冷却,用二氯甲烷萃取反应液,合并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经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去溶剂,柱层析分离得到氯离子荧光探针分子。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氯离子荧光探针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氯离子荧光探针用于化学体系、水体系中氯离子的检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氯离子荧光探针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离
子荧光探针用于化学体系、水体系中氯离子检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2,7-二(联苯-2-基)-9-亚环庚三烯基芴溶解于四氢呋喃中配制浓度为0.1~1.0×10-5mol/L的溶液,以372nm的紫外光为激发波长,测定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无明显的发射峰;
2)在上述溶液中加入0.5~5μmol/L的铜盐溶液后,以372nm的紫外光为激发波长测定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无明显的发射峰;
3)在上述含铜的溶液中加入1~10μmol/L的氯化物试样反应生成聚集的纳米颗粒,以372nm的紫外光为激发波长测定反应液的荧光发射光谱,在458nm处产生聚集诱导的荧光发射,发射强度是初始状态的54~300倍,荧光量子效率达到0.19。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氯离子荧光探针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离子荧光探针用于化学体系、水体系中氯离子检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2,7-二(联苯-4-基)-9-亚环庚三烯基芴溶解于四氢呋喃中配制浓度为0.1~1.0×10-5mol/L的溶液,以394nm的紫外光为激发波长,测定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无明显的发射峰;
2)在上述溶液中加入0.5~5μmol/L的铜盐溶液后,以394nm的紫外光为激发波长测定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无明显的发射峰;
3)在上述含铜溶液中加入1~10μmol/L的氯化物试样反应生成聚集的纳米颗粒,以394nm的紫外光为激发波长测定反应液的荧光发射光谱,在476,496nm处产生聚集诱导的荧光发射,发射强度是初始状态的80~700倍,荧光量子效率达到0.48。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氯离子荧光探针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盐溶液为甲醇稀释的硫酸铜水溶液、甲醇稀释的硝酸铜水溶液、甲醇稀释的醋酸铜水溶液或甲醇稀释的三氟甲基磺酸铜水溶液。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氯离子荧光探针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氯化物试样为甲醇稀释的氯化钠水溶液或甲醇稀释的氯化钾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800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