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农药残量降解剂、维生素PP同系物和维生素B族衍生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37217.6 | 申请日: | 2010-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8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周霞萍;张世万;戴辰;班卫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P17/12 | 分类号: | C12P17/12;C12P1/02;C07D213/85;A23L1/015;C12R1/8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薛琦;钟华 |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农药 降解 维生素 pp 同系物 衍生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的涉及一种农药残量降解剂、维生素PP同系物和维生素B族衍生物。
背景技术
农药是当今世界最富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它在农业有害生物和卫生害虫的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农药的非限制性使用已经造成食物链和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一项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毒理学、医学免疫学、卫生检验学等多方专家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小鼠临床实验)显示:残留农药的毒性,足可以损害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间接引发血液病、恶性肿瘤、感染等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因此,人们常用水果削皮、蔬菜水浸泡等方式减少农药残留,但同时,也未能很好利用其皮质部分的营养。
授权专利03105059.X(蔬果专用酯类农药降解剂),运用中国微生物菌种管理委员会、微生物中心保藏的CGMCC No.0290菌株,用“脱毒工程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的解毒酶发酵,离心,冷冻干燥,粉碎而成的蔬果专用酯类农药降解剂可以降解蔬菜、水果中的有机磷酸酯类和除虫菊制酯类农药的残留,对蔬菜、水果中的残留的有机磷酸酯类和除虫菊制酯类农药的降解效率均优于“蔬果洗洁清”。公开专利02135309.3(一种残留农药降解剂),所述的降解剂是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纳米氧化锌粉体、或过氧化物或脂肪酸蔗糖脂或碳酸盐或碱等原料组成物对喷洒于农作物及蔬菜上,在较短时间内有机磷农药、氯酚农药及菊酯农药有较理想的降解效果。而公开专利200510014732.7(一种植酸酶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则介绍了植酸酶用作残留农药降解剂,喷洒于含残留农药的植物整个表面,保留6~24小时,或将含残留农药的植物用含植酸酶0.1~100U/ml的溶液浸泡10~60分钟,效果好、安全无毒、在环境中易降解等。
维生素Pp,即:烟酰胺(Nicotinamide,分子式C6H6N2O)是医药、食品等领域重要的化工产品。它作为B族维生素的一种结构形式,参与大量的生物反应,有维持皮肤和器官功能、部分替代四环素等抗生素,具有毒性小、疗效好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的农药残量降解剂、维生素PP同系物和维生素B族衍生物。本发明的农药残量降解剂可减少并降解农药残留量,提高果蔬的营养素(品位),避免残留农药通过食物链损害机体免疫功能,间接引发感染、血液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从“农田到餐桌”的绿色农业技术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发明人利用化学、生物法合成的农药残量降解剂与内酯类农用抗生素、农药结构的亲和作用,既发挥了农用抗生素战胜植物病虫害药物的作用,又可减少并降解农药残留量,提高果蔬的营养素(品位),避免残留农药通过食物链损害机体免疫功能,间接引发感染、血液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维生素PP同系物的制备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
(1)将ZSM-5催化剂用0.2-0.8mol/L的硝酸铵溶液浸渍,并在60-90℃的水浴温度下搅拌加热2-6小时,然后在400℃-530℃温度下焙烧、活化得到特定的H-ZSM-5催化剂;
(2)在步骤(1)制得的H-ZSM-5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甲醛、乙醛、丙醛和氨气进行反应,生成3-甲基吡啶及其同系物;
(3)在H6PMo9V3O40催化剂存在下,将步骤(2)制得的物质和空气、氨气反应,制得氰基吡啶混合物;
(4)在由假单胞菌或产碱杆菌生成的腈水合酶水溶液中,还含有Fe金属辅酶、Mo金属辅酶和Ti金属辅酶,三者的摩尔比为3∶0.5∶1~2,优选2∶0.3∶1.0,将步骤(3)制得的氰基吡啶混合物进行反应,即可。
步骤(1)中,所述的ZSM-5催化剂可由本领域常规的制备ZSM-5的方法制得,较佳的由下列方法制得:
将NaAlO2和四丙基溴化铵(TPABr)溶解在NaOH水溶液中,用该溶液将SiO2搅拌润湿后,将所得溶液在150-180℃下晶化24-48小时,将所得物质用蒸馏水浸泡1~3小时,抽滤,洗涤,干燥后,在450-550℃下空气流中加热4小时除碳,得到nSi/nAl为10~35的ZSM-5催化剂;较佳的,所述的nSi/nAl=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72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