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析萃取海参中有效成分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36666.9 | 申请日: | 2010-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7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修志龙;杨向春;惠欢庆;李晓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L1/333 | 分类号: | A23L1/333;A23L1/28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萃取 海参 有效成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从海参中盐析萃取有效成分的方法,特别涉及双水相和三液相萃取海参有效成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参是人们熟悉的一种海产珍品,被称为“海中人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海参体内不但富含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和化学元素等人体所需的50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海参皂苷、海参多糖、海参胶原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脑苷脂类以及海参经酶解产生的海参肽等。这些成分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如:必需脂肪酸对增强人体免疫力和人脑的机能具有重要作用;海参皂苷具有抗肿瘤、抗真菌、抗放射、抗原虫的作用以及免疫调节和抗疲劳等作用;海参多糖具有抗凝血、抗肿瘤、免疫调节、延缓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海参蛋白具有生血、养血、保护胃粘膜及抗溃疡作用,还有抗过敏、降血压、降胆固醇、抗衰老、促进伤口愈合和促进钙质吸收等生物学功能。由于各种成分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在医药、保健、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海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多采用鲜海参做原料,经酶解法和碱提醇沉法提取海参多糖,或用酸沉结合多级醇沉的方法以及利用酶解结合盐析的方法提取蛋白质。这些方法都是针对某种海参活性物质(如蛋白质或者多糖)进行提取分离,通常没有综合考虑海参其它的有效活性物质,容易造成珍贵资源浪费,加之提取分离方法复杂导致产品成本偏高。而海参加工蒸煮液中含有与海参自身几乎相同的组成,如10-30g/l蛋白和150-300g/l粗多糖,将这些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无疑可以显著提高海参制品的附加值。
利用海参加工蒸煮液提取与分离有效成分已有一些报道。如赵前程等用等电点沉降和分级醇沉的方法从海参加工蒸煮液中获得粗蛋白和多糖(中国专利:CN101585873A);袁文鹏等人采用醇沉技术从海参煮汁中回收多糖(CN101343332);姜玉宝研究了醇沉、脱盐、蒸馏等方法回收海参煮汁中的油(CN101473979A)。虽然这些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分离的目的,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上述方法只针对一、二种活性物质,其它海参有效成分容易在提取分离过程中损失;二是用的较多的醇沉技术乙醇用量大,生产周期长,活性成分损失多,给后期纯化精制也增加了难度。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开发简易高效的提取分离海参多种有效成分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多相盐析萃取技术是一种能同时萃取多种有效成分、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可连续操作、易于放大的提取分离方法。其中由亲水性低分子有机物与盐形成的新型双水相萃取技术具有价格低廉、溶剂回收容易、分相时间短等优势,因此在生物基化学品、氨基酸、抗生素、天然产物、中药成分等的提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申请人所在的课题组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中国专利:CN 101531652A;CN 101012151A;Biotechnology Letters,2008,30:2079-2084;2009,31:371-376)。而由疏水性有机物/亲水性低分子有机物/盐形成的三液相体系可同时萃取两种以上极性相差较大的有效成分,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分相时间短等。申请人所在课题组将该技术应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中国专利:CN101637667;Process Biochemistry,2010,45:752-756)。但在海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中尚无文献报道,本发明尝试应用多相盐析萃取体系萃取海参中的有效成分。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海参有效成分提取中存在的目标产物单一、其它有效成分损失大、成本高、操作过程繁琐、生产周期长、溶剂耗量大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亲水性低分子有机物/盐形成的新型双水相体系及疏水性有机物/亲水性低分子有机物/盐/水三液相体系从海参加工蒸煮液中同时提取分离多种有效成分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66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架控制臂
- 下一篇:一种非机动车辐条轮的自动补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