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化气脱硫醇碱液氧化再生尾气脱二硫化物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2988.6 | 申请日: | 201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0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喻武钢;童仁可;蔡喜洋;聂通元;王铭;徐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一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2 | 分类号: | B01D53/82;B01D53/14;B01D53/22;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唐忠庆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科技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气 脱硫 液氧 再生 尾气 二硫化物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液化气脱硫醇碱液氧化再生尾气脱二硫化物系统,包括水洗罐(1)、膜分离器(2)和氧化罐(3),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洗罐(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通过螺栓固定的水洗罐除沫器(4)和水洗罐气体分布板(5),水洗罐(1)的底端连接二硫化物排放管(6),水洗罐(1)的一侧与水洗罐气体分布板(5)相对应处设有尾气输入管(7),尾气输入管(7)与水洗罐气体分布板(5)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水洗罐(1)的顶端通过法兰与气体排放管(8)的一端连接,气体排放管(8)的另一端通过法兰与膜分离器(2)的底部连接,膜分离器(2)的内部设有通过螺栓固定的微孔膜内件(9)和聚结板(10),膜分离器(2)的底端设有另一二硫化物排放管(11),膜分离器(2)的顶部通过法兰与另一气体排放管(12)的一端连接,该气体排放管(12)的另一端与氧化罐(3)连接,氧化罐(3)的内部填充有硫化物吸附剂,氧化罐(3)的顶部设有尾气输出管(13),氧化罐(3)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氧化罐除沫器(14)和氧化罐气体分布板(15),其中氧化罐气体分布板(15)通过法兰与气体排放管(12)连接。
2.一种液化气脱硫醇碱液氧化再生尾气脱二硫化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需进行处理的尾气通入装有500L水的水洗罐内,尾气经过水洗罐气体分布板以微泡形式分散于水洗罐内的水中,尾气与水充分接触,尾气中部分二硫化物被水洗至水中,并沉降于水洗塔底层,通过二硫化物排放管排除;
2)水洗后的尾气通入到膜分离器内,过滤分离微小液滴状的二硫化物,尾气中分子级的其它组份能够透过微孔膜;
3)经过膜分离器后尾气再经过另一气体分布头以微泡形式分散于氧化罐内部的硫化物吸附剂中,尾气中二硫化物与硫化物吸附剂反应生成盐并溶解于试剂中;
4)经过上述三步处理后的剩余尾气最后通过烟囱排放大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化气脱硫醇碱液氧化再生尾气脱二硫化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3)中的尾气分别经过水洗罐气体分布板和氧化罐气体分布板在水中分散成0.1-8mm的气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化气脱硫醇碱液氧化再生尾气脱二硫化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3)中所产生附着尾气的气泡分别被水洗罐除沫器和氧化罐除沫器去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化气脱硫醇碱液氧化再生尾气脱二硫化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微孔膜内件由具有疏水疏油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拦截比空气组份分子大的二硫化物分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化气脱硫醇碱液氧化再生尾气脱二硫化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聚结板去除尾气附着的泡沫,减小尾气夹带水对微孔膜的冲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化气脱硫醇碱液氧化再生尾气脱二硫化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氧化罐内部的硫化物吸附剂将尾气中二硫化物氧化为含硫盐类物质。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液化气脱硫醇碱液氧化再生尾气脱二硫化物方法,其特征在于:二硫化物含量为10000-50000mg/m3的液化气脱硫醇碱液氧化再生尾气在经过上述步骤脱硫处理后,尾气中二硫化物的含量降低至100-900mg/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一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一石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298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LED日光灯驱动电路
- 下一篇:发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