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毕赤酵母高效表达DNA聚合酶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29160.5 | 申请日: | 2010-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6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马立新;余晓岚;卞璐;赵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54 | 分类号: | C12N15/54;C12N15/81;C12N9/12 |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丁齐旭 |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酵母 高效 表达 dna 聚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外源基因的诱导表达技术,特别是一种利用毕赤酵母高效表达DNA聚合酶的方法,是DNA聚合酶表达、生产的一种新思想、新途径、新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最重要的基本研究手段之一。此项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领域中。
DNA聚合酶作为聚合酶链式反应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在PCR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到1988年,Rand 11 K Saiki等(Saiki R K,Gelfand D H,Stoffel S,ScharfS,et al.Primer-directed enzymatic amplification of DNA with a thermostable DNA polymerase.Science,1988,239:487-491)从Thermus aquatics中分离纯化获得了Taq DNA聚合酶,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PCR技术,大大简化了PCR流程,使PCR过程实现了自动连续循环,应用领域逐渐拓宽。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DNA聚合酶的产量及各项酶学性能,并利用它实现方便、快捷、高效的PCR,以满足不同科学研究及实际应用的需要,已经成为目前广大分子生物学学者关注的焦点。
由于大部分用于PCR的DNA聚合酶来源于古细菌,因此,人们倾向于用原核表达系统,而不是真核表达系统来表达DNA聚合酶。因此,目前国内外众多研究将编码极端酶的基因在异源普通宿主菌(如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通过该方法表达的蛋白质大多数都能维持原来的热稳定性,它们通常在低温下折叠,并不被宿主的蛋白酶水解,因此可以通过热变性的方法除去宿主蛋白而进行纯化,酶产量亦有所提高,是相对经济的方法,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PCR技术的广泛应用,并节约了PCR成本,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面临着纯化困难,成本较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Francois Baneyx Recombinant protein expression in Escherichia coli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Volume 10,Issue 5,1October 1999,Pages 411-421)。例如,如果培养温度过高,生长速度过快或生长过度,外源基因表达的目的蛋白大多数容易形成包涵体,这就需要将其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这个步骤不但繁琐而且会降低酶活性。人们不断尝试对接种量、培养温度、诱导前细胞生长时间和诱导后细胞密度等因素做进一步的优化,以期待提高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和比活性,甚至是某些酶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毕赤酵母高效表达DNA聚合酶的方法,提供了除大肠杆菌表达DNA聚合酶以外的新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
1)设计一对5’端引入GTCA,3’端引入GGCCA碱基的引物,通过PCR的方法,将扩增下的产物,在dTTP的保护下经T4DNA聚合酶12℃处理20min后得到带有Cop I和NotI粘性末端的DNA聚合酶基因,与经过Cop I和Not I依次酶切的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HBM905A连接,获得重组的毕赤酵母表达质粒;
2)将毕赤酵母重组表达质粒用Sal I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至Pichia pastoris GS115酵母感受态细胞,涂布组氨酸缺陷培养基MD(1.34%YNB,2%葡萄糖,1%(NH4)2SO4,4×10-5Biotin,1.5%Agar)平板,25℃-30℃培养2-4天,获得重组转化子;
3)提取转化子基因组,通过PCR的方法鉴定已经正确插入DNA聚合酶基因的阳性克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未经湖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91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