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自动变速器进入不同热模式层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26936.8 | 申请日: | 201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4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艾伦·莫里斯;陈勇;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自动变速器 进入 不同 模式 层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油温调节方案,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自动变速器进入不同热模式层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于驾车舒适性的要求,高性能的自动挡汽车也就越来越受欢迎。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动挡汽车的自动变速器内的尤文对其车身性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当变速箱内的润滑油的油温超过该润滑油的最高温度时,将导致油品老化,老化后的润滑油润滑性能降低,变速箱内的内部元件也就容易因摩擦增大而过热,从而产生故障,影响车辆的使用性能。
在2009年4月22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201225783的名为自动变速器半导体油温调节系统公开了这样的一种方案:该油温调节系统包括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管道、三通电磁阀、三通管、管道接头螺栓组件、半导体油温调节器和管道接头,三通电磁阀通过管道分别与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三通管联接,油冷却器的进油口通过管道与三通电磁阀联接,出油口通过管道与三通管联接,半导体油温调节器的进油口通过管道与三通管联接,出油口通过管道与自动变速器联接,管道间通过管道接头螺栓组件与管道接头联接。该实用新型利用半导体油温调节器和油冷却器调节润滑油的温度,使润滑油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防止润滑油变质。但是该方案仍存在缺点,这一方案仅针对油温进行了控制,未对车身各组件进行相应的调配控制,手法单一,不能针对变速箱内的不同油温做出相对的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自动变速器进入不同热模式层次的方法,能够根据汽车变速箱内的油温信息做出判断,根据判断后得出的信息对车身各组件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保证变速器内油温不会过高,保证变速器内润滑油的品质,达到保护变速器的目的。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控制自动变速器进入不同热模式层次的方法,这一控制方法的步骤包括:
a. 设置在汽车变速箱内的油温传感器监测变速器的油温,并将监测到的油温信号传输到控制器区域网络CAN总线上;
b. 车身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器区域网络CAN总线共享油温传感器传回的油温信息,比较油温信息和设定的温度条件,并做出判断;
c. 车身控制模块根据判断结果,发出控制指令到控制器区域网络CAN总线上;
d. 风扇散热器、液力变矩器共享控制器区域网络CAN总线上的控制指令信息,并根据控制指令信息做出相应动作,进入不同层次的热模式,
不同层次的热模式包括以下4个阶段:
热模式1,液力变矩器实行部分闭锁,全速开启风扇散热器;
热模式2,车辆退出防滑控制,液力变矩器完全闭锁;
热模式3,车辆改变换挡规律,降低输入扭矩;
热模式4,变速器进入空档。
设于汽车变速箱内的油温传感器保证实时监控变速器内的油温状况,并将检测得到的油温信息传输到CAN总线上。车身各组件比如车身控制模块、风扇散热器以及液力变矩器等均连接在CAN总线上,能够共享总线的信息,因此车身控制模块接收油温传感器传回的温度信息,对这一温度信息做出判断温度信息是否高出预设值,如高出预设值则进一步判断这一温度处于哪一层次,从而进入某一特定层次的热模式,达到进入不同热模式进行分层控制的目的。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我们还有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作为优化,车身控制模块根据变速器油温,发出限制进入不同层次热模式的控制指令。变速器油温的升高为一渐进的过程,变速器油温处于不同的温度范围内,我们分别对其采用不同的控制,保证在维持车辆工作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变速器油温。
作为优化,车身控制模块所发出的控制指令根据变速器油温的高低不同,发出限制退出不同层次热模式的控制指令。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后,可以使得变速器油温降低,油温的降低为一渐变的过程,变速器油温处于不同的温度范围下对应采用不同的控制指令进行控制,能够在降低油温的同时恢复车辆的正常使用。
作为优化,进入热模式1的温度条件为110摄氏度,退出热模式1的温度条件为105摄氏度。
作为优化,进入热模式2的温度条件为120摄氏度,退出热模式2的温度条件为115摄氏度。
作为优化,进入热模式3的温度条件为130摄氏度,退出热模式3的温度条件为125摄氏度。
作为优化,进入热模式4的温度条件为140摄氏度,退出热模式4的温度条件为100摄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69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